郑氏自李拾河幼时便每日督促他练习武功,虽说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道人家,但眼力见一向是不差的。她很清楚儿子今日与那黑衣人争斗是留有余力的。
“铁打的‘武阳茶肆’,流水的江口茶商,依儿子看,今日咱们李家还是最好不要牵扯到人命官司里。毕竟今日在场的人太多了,别看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就怕那见利忘义之辈啊,和气生财,说着简单,做起来可就太难了.............”李拾河从不是信口开河之辈,他觉得今日他们娘俩把话已经说的够明白了。当今处理危机最好的办法便是‘以不变应万变’。
一时间,母子二人保持了缄默,不再讨论黑衣人这个问题。但压抑的气氛,总归是让人忧心忡忡的。
“拾河啊,近日你还是要去普照寺一趟,那里的大和尚前些时日派小师傅下山,说什么庙里的茶叶不够了..........”郑氏开口道。
普照寺位于青城山大观镇境内,于康熙年间开基,到雍正七年心莲和尚来此挂单,因见寺左有先朝已故僧人碑塔,遂认真考究,仔细探下来,方知古寺属于禅宗临济一脉,于是发下宏愿欲重振往日辉煌。
佛与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可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相当璀璨的国度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一般的联系。
佛教曾有名言,‘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很多人认为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应生辉。
禅宗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的主张,更是助力了茶文化的发展。
有大儒曾这样评价过,“佛教与茶皆可以缓解病痛,不过是内外分别而已。茶缓解的是人生理上的痛苦,而佛教构造的‘极乐世界’,叫人从精神上、心理上得到解脱。”
普照寺与李家也算是有渊源的,其开山祖师心莲和尚在世时,与李家的老一辈,关系密切的很。
李拾河去青城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于这普照寺,他心里常常觉得奇怪的很,按照家里‘大事记’的记载。这普照寺最初只是由一个家族弃祠改建而成的贫穷小庙,近些年怎么开始不停地扩建了?毕竟没听说过,蜀地有哪一个大善人去捐香火钱的。百思不得其解后,他只道,“难怪都说寺庙富得流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