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阳,无论结婚、生子、祝寿、买房,酒席上永远少不了一道脍炙人口的菜——头碗。  “头碗”又名“土头碗”,在衡阳已经有些百年历史。相传清末有为名将叫彭玉麟,在一次家宴中,请各位文人墨客吃了一道自制的菜肴。客人觉得好吃,便纷纷询问名字,家厨道“堆子菜”,客人觉得不雅,于是提议取名“玉麟相邀”。  如今,在各地一些著名湘菜馆,都能吃到头碗。但衡阳本土居民有句话说得好——地道正宗头碗,还是要来衡阳才能吃到。  来到衡阳,食客初见头碗,只觉得其五花八门,层层堆砌,状如宝塔。  一碗头碗端上来,远方的食客都不会立即下筷,而是先新奇地打量一番它的外观。头碗是叠菜式,一碗就凝集着各地方风味小吃,蛋片、鱼丸子、黄雀肉、虎皮蛋等等。  头碗的最顶端撒着青绿的葱花,腾腾的热气从“塔顶”钻出来,一不留神就钻进食客的鼻腔。那一瞬间像是有多种气息汇聚成一股扑面而来,香、甜、咸、腻,如同园圃里盛开的百花,香味各异,掺在一起也不反感、突兀。  嗅觉徒然受到刺激,舌尖反射性地漫出唾液。此刻食客已经忍不住美食的诱惑,拿起筷子伸向头碗。  最顶层是蛋片,葱花点缀在上面,更衬出它色泽明亮质感鲜嫩。咬一口,刚出锅的蛋片带着热气和蛋香弥漫了整个口腔,它如三月春风般柔软细腻,入口即化,唇齿留香。吃完一片,让人有吃第二片的冲动。  蛋片制法简单,最好取用自家产的土鸡蛋,打碎、打散,放在蒸笼里蒸半个小时后,等凝成固体,再将它切成块状,便成了头碗里的蛋片。  等过了蛋片的瘾,食客再次将筷子伸出,扒开覆在上面的蛋片,夹一条雪白的鱼丸子。  衡阳的鱼丸虽叫鱼丸,但外观却与其他地区的不一样。它两段尖细,中间饱满,呈长条的橄榄形。是同类界的异类。  衡阳县的鱼丸子很讲究用料。主料要以五斤重黄色鳞片的草鱼为最佳。这种草鱼生长于黄泥塘,以青草为食,肉质紧扎又细嫩。在制作鱼丸时,截取草鱼的脊背肉,剥皮去骨,浸泡除腥,再按比例配上肥膘、生粉、蛋清等原料。为了使味道更佳,还需佐以葱头、姜末、胡椒、味精、食盐等调味品,再将其搅拌成韧性的粘糊状,用手搓成一个个橄榄鱼丸子。最后放进蒸笼里,三至五分钟后,鱼丸子就能出炉了。  鱼丸置于筷中,体态俏美,其香扑鼻,晶莹剔透得让人忍不住一口咬去大半。上齿与下齿的完美咬合,陷入它美妙的柔软中,好像是咬在棉花糖上,但可贵的是它的软嫩中带着弹性,咀嚼起来给人以软糯而不黏腻的口感。入了味的鱼丸味道极鲜,葱姜的香气在嘴里四处弥漫,令人越吃越香。但要注意的是,鱼丸子里会有少许鱼刺,嚼的过程中用舌头剔除即可。  紧接着,就是头碗中的主角——黄雀肉。  说是黄雀肉,但它的原材料却不含肉。从成品的外观看,只是一只只圆滚滚裹着金灿灿外衣的油炸面粉团子。  黄雀肉做法并不难,将去皮红薯捣成泥浆,和上少许面粉搓成团子,再放在油锅里炸就好了。  不过为了使黄雀肉吃起来更美味,师傅们一般都用糯米粉和。糯米粉和的黄雀肉炸出来比面粉和的更要油光发亮,灿若金宝。咬下去皮脆如蝉翼,内里劲滑,随着咀嚼这个动作,黄雀肉的甜糯在味蕾四溢,它甜而不腻,嚼劲十足,那种“嘣嘎嘣嘎”的声响成为享受美食过程当中的一点小小乐趣。最后吞咽进喉咙的动作则给予了食欲无限满足感。  尝过黄雀肉,再是虎皮蛋。  虎皮蛋,蛋如其名,形如虎皮。咬一口满嘴卤汁,外酥里嫩,咸香可口。虎皮蛋是江苏省一道传统名菜,虽是苏菜系,但衡阳人做出的味道丝毫不逊色。  先将鲜蛋置于水中,小火煮二十分钟,熟透后等它冷却,剥壳去皮,用酱油腌泡四十分钟,沥净汁水,再放入配置好佐料的高汤中煮约十来分钟。鸡蛋已经完全入味,届时等晾凉,便可下入七分热的油里,炸至外皮金黄、起皱就捞出来。虎皮蛋就这样神奇地完成了。  这样的虎皮蛋不仅仅用来做头碗,将它切成股,和着青椒和瘦肉炒,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品过蛋片、鱼丸子、黄雀肉、虎皮蛋,最后一层就是香甜的蜜枣。吃到这里,食客可能会疑惑,衡阳素有“无辣不欢”之名,可头碗却是整碗“清心寡欲”,但它之所以闻名,也正是因为“清心寡欲”。  另有据说,曾国藩在衡阳演武坪出兵东进,大宴时,第一碗端出来的就是这碗菜,故取名为头碗。  头碗菜集众多特色小吃于一碗,层层叠叠,状如宝塔,寓意步步登高,所以逢年过节必不可少。    假使你路过衡阳这座小城,一定要到乡下农家小院来尝尝头碗,也不枉从衡阳走一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