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人都知道,顺子老婆的病是营养不良,常常昏迷,因家里穷,加上山乡缺医少药,近来愈发的重了。今年夏天的一次昏死过去长达一、二个小时,还好,赶上蒋大夫来村力挽回天。

临行时蒋大夫一再叮咛:病人要加强营养、不要劳累,虽听上去不是要命的病,但人精髓一旦枯竭,很有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

老队长走进屋,见病人仍在昏迷,对牛迈说:“郝所长的车在下面等着呢,你告诉大志,立即开车去摩云岭,把蒋大夫接过来。”他说完递给方华一个纸包:“沏碗糖水应应卯。但愿上帝保佑她平平安安。”

过了一个多小时,喂了半大碗糖水,病人渐渐地苏醒过来,她望着丈夫和身边哭喊的孩子,辛酸的泪水顺着她瘦削蜡黄的脸颊上流了下来。方华和李二嫚也流下了同情的泪。

老队长转过身半晌没言语,孩子吵吵饿惊扰了他:“二嫚、方华看看锅里有什么饭菜,端来给孩子们吃。”

方华腿快跳下地,厨房锅里只煮的是高粱米饭,碗柜大碗里是切好的咸菜条。方华盛好饭,招喚孩子们吃饭。一顺水五个小孩听到喊声“呼啦”跳下了地。

“蒋大夫来了就好了。”老队长望着窗外象似在自言自语。

“蒋大夫能带些药来?”

“这种病药没得治。方华,你不觉得我们村缺少什么吗?”

“缺什么?对了,缺个治病救命的大夫。”

“你说的太对了。我盼蒋大夫来,是想跟他商量大志和他女儿的婚事。方华,大志的媳妇你见过,人长得漂亮,更是知书达理、善良贤惠。叫人乐得的是,她得到了父亲的真传,治病、推拿、接骨掌握了蒋家的祖传医术,加上她聪明伶俐、刻苦专研,论医术不亏于她的父亲。只是大山里有个习俗,末出阁的姑娘不能与人瞧病,摸捏捶打行为不检点,行同巫术,会破了人家的风水而带来晦气。所以,诺大的镇医院也没有一个姑娘是瞧病的大夫。大志若能把她娶过门,那咱黑龙沟就有了治病救命的活菩萨,除灾祛病就有指望了,也省得顺子每天出工提心吊胆地惦记家里。”

“七叔,你想的真周到。咱村有了大夫,患了病少跑许多冤枉路。”李二嫚兴奋地说。

“想来惭愧,解放这么多年了,黑龙沟仍是老样子,乡亲们的日子还是这么苦,都是我这个当队长的无能啊……”

山里人娶媳妇每家每户都送贺礼,一篮鸡蛋、一块布料、二只鸡……喜庆闹腾,不亚于过年,全村的大人、小孩都喜气洋洋。

正日子的头天晚上吃落桌席,第二天上午新娘送进门,拜堂成亲仪式近中午,宴席正式开始。

先是可下地干活的人吃,接着不停歇村子里的老人、孩子几乎都吃遍,下地干活没吃到的,收工后回来吃。人流接二连三,来来往往,月高星隐方才渐渐散去。

老队长笑不拢嘴,好比是他的儿子娶媳妇。他怎能不高兴呢?仅仅一年半截村子里按了电,治理了溢洪道,修了座水泥桥,这是他做梦不曾想到的,是黑龙沟人做梦不曾想到的。

今天,李大志又给黑龙沟娶个治病的大夫来,他真的高兴,那天,乐得他眼里噙满泪水。

大喜的日子,知青入乡随俗理应庆贺。当天晚上,月色朦胧,安谧宁静。

小巷里、过道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裹得严严实实、陆陆续续走出家门,许多人把手藏在袖筒里,胳肢窝挟个小木凳孩子遇到小伙伴,吵嚷打闹着年轻的姑娘、媳妇夹在人群中仨仨俩俩、说说笑笑,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朝老槐树下奔来。

老槐树下的空地上,月光盈洒一片银白。树下,搭着一个二、三米高的彩门,彩门上挂着一副对联,灯光下,左侧写着:佳春到一对伉俪百年好右侧写:秋苑来双喜临门万象新,横批:实至名归。

“王菁,好一副对联,寓意奥妙。一喜,十月怀胎,新郎新娘在收获的季节里得一个大胖小子二喜,泥水塘变稻田而双喜临门。真乃实至名归,做出了实际的事来,就会得到相应报酬。好联,妙不堪言!”高乾坤摇头晃脑、赞不绝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