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支队伍从北康县的东门离开,朝着燕山的方向开进。

本来队伍集合的时候,天色就已经很晚了,等到众人离开北康县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幸好众人都有准备,队伍打起了火把。

大家的状态都很放松,似乎都相信此次行动必定会成功,行军队伍响起了叽叽喳喳的谈话声。

这种轻快的氛围,给孙立德的感觉,他们似乎不是去战斗,而是去郊游的。

队列是按照村落进行分组,燕山脚下几个村的征召兵成为了前队,他们熟悉地形作为整支军队的先导,县里原有的县兵为中军,石头村的小队在内的其他村落部队为后军。

交谈的人没有受到军法处置,剩下的人也别的放肆了起来,队伍中响起了嘈杂的议论声。

孙立德趁着队伍的混乱,快步走到了暂代队长的王先生身边,和王先生打了个招呼。

这名王先生对孙立德的举动,并没有产生反感,两个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

通过聊天,孙立德得知这名王先生全名叫王春,三川郡人,并非军旅出身,他只是县令身边的一个门客,没有任何带兵经验。

从王春嘴里了解到,县令安排的这些队长不是他的门客就是县内的小吏,总之就是县令的亲信。

孙立德本希望从王春嘴里打听一些行军趣闻,得知王春并非军旅中人,感到很失望。两人只好谈论起别的东西。

王春是一名读书人,从小习文却一直无人引荐,最后来到北康县令手下碰运气的时候,成为了一名门客。

这个王春虽是一名门客,却有着读书人的骄傲,反复告诫孙立德,一定要识字,还得多看书,这个世界是读书人的。

孙立德并不以为然,仅仅出于礼貌点头应和了几句。

聊着聊着两个人就谈到了这次的出兵。

王春笑着说道:“燕山贼寇不过区区二三十人,当咱们大军一到,这种小股土匪还不束手投降。”

孙立德也觉得这次出征肯定能打赢,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几十个精锐的土匪还能翻起浪来吗?

但他对于敌人会主动投降一事没有信心。

孙立德是石头山的猎户,为谋生计,经常进出克平山脉,他虽然不了解土匪,但是他了解大山。

在山中稍微走偏一个方向,也许就走到了其他山头上,至于遭遇气候灾害,遇上野兽毒蛇,更是寻常之极的事情

自己这样常年捕猎的老猎手,依旧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狡兔还三窟呢,何况常年在刀尖上行走的土匪山贼。

如此实力差距之下,完全可以逃跑,没必要和优势的军队在劣势中作战。

况且,孙立德觉得这个何先生的带兵实在是太过儿戏,自己在山中猎鹿的时候都会埋伏在猎物必经之路好几个小时,直到进入攻击范围才会出手,刀口舔血的山贼土匪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自己一行的剿匪队伍,不仅打着火把,还如此大张旗鼓的行军,只怕此时山上的土匪已经知道大军进剿的消息了。

孙立德对这场战斗兴致不大,在他心目中,只有和外国侵略者进行的保家卫国战斗才是值得歌颂的。

孙立德询问王春是否去过燕山山脉。

王春哈哈一笑,非常“谦逊”的表示,他不仅仅去过燕山山脉,汉国的九郡都曾留下他的足迹。

听到这个,孙立德产生了一丝兴趣。

王春这个人是一个很健谈的人,他便跟孙立德谈起了汉国的地理风情,孙立德对王春的高谈阔论很感兴趣,孙立德暗暗立志,将来一定要走遍汉国的每一寸领土。

有趣的谈话转移了枯燥的行军带来的麻木感,开始的时候只有孙立德王春两个人在交谈,后来李长松也加入了对话,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聊天。

王春似乎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满足感,尽管他比较骄傲,言语中充斥着优越感,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别人提的问题他都会进行回答,而且遇上不懂的事情,也会坦率说明自己不了解。

但是王春的这些优点放在一支行军队伍的队长身上就有些不合适了。

几个人谈的兴高采烈,天南海北的聊着,队伍前方走过来了一队披甲士兵,其中一个士兵离开队列走到王春身边。

这名披甲士兵告诉王春,队伍即将进入燕山山脚,何先生要求所有的人员都熄灭火把,停止讲话。

整支队伍的骚动声逐渐平息,看来何先生的命令已经传达下去了。火把被粗暴的扔在地上,用沙土盖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