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小就善解人意,懂得人情世故,在复杂的大人场所,一个四五岁的姑娘能够应付自如,得心应手。每每赢得身边人赞叹不已,喝彩不绝。给她竖起大拇指的机会就想邓丽君歌后的掌声一般。

说她玲珑有些过,说她迟疑也不妥,最终的落点总能让人满意而归。真是应付了众多场所,给足了所有人面子。

这也正是其父母得意之笔,最得意杰作!

因此,他绝对是父母之掌上明珠!

但凡接触过何海云的人,大都有一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切身体验。

她的父亲是老三届学生,后来幸运赶上了末班车,成为最后一届大学生。

他学习的是中文,因为对文物有特殊爱好,毕业之后就留在了蓬州县文化局当了一名科员。在海云上初中的那一年,他也进了一步,升任文物保护所所长。

说是所长,其实带上他自己也就三个人。

说来也巧,他们三个同事都姓何,更巧合的是,另外两个同事居然是同村同岁老乡。何金祥是文物爱好者,喜欢自学文物知识,爱孩文物收藏,属于半成品科员;何玉乾喜欢做研究,爱好写作,不断发表一篇涉及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研究类文章,深得何树坤欣赏。

前者大大咧咧,腰板挺直,后者文质彬彬,一脸的书生气。人称“文保所三何”。

何树坤个头中上,是一个典型的儒生。

因为经常处于学习研究状态,显得有些白净,像一般读书人一样,看上去不够挺拔,但也不算是老态龙钟的样子。

头发有些发黄,有些稀疏,明显的分头缝隙清晰地偏向左边,向右边倾斜的发型,显得整齐而有些章法,一看就是一位喜欢思考爱动脑筋的聪明文人。

紧挨着鼻梁左侧长着一颗小小的黑痣,黑痣上面一根细长的须发清晰可见。

白色的确良衬衫干净整齐,两袖不是挽着,而是规规矩矩地系上酱色纽扣。显得有些知识分子的拘谨和藏锋谦虚状态。

他是一个聪明人。在白手起家的背景下,依靠手头上的有限资料,在鉴定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为文物馆收藏了数以百计的各类文物。并且深入民间,走村串户,寻找文物线索,修补和恢复老旧文物及庙宇。

他亲手设计并完成了一个蓬州古迹遗址复原图。得到了省市专家门的赏识和好评。

他申报的复原蓬州古迹遗址设计项目,通过了万海省文物古迹复原专家的审核,并获得省文化厅批复,此项目给蓬州县带来项目资金三十五万元。受到了县革委会主任路明楼县政府县长王茂奎的亲自接见。

三十多万对于县里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县革委会县政府为他记功授奖,他第一次荣获蓬州县五一劳动奖章。何树坤的权威渐渐地树立起来。

人场上名气不断膨胀,文物研究与修复,设计与施工,逐渐被提上了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有了项目带来的资金,还要有专业人员来指导和监督,在距离县城以西四十公里的蓬州古迹复原项目基地,搭建了临时工棚,何树坤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论是古老碑文,还是古迹考古,不论是出土文物,还是坏损修复,都会遇到很多难题。何树坤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传授技艺。一些年轻人在他面前甘拜下风,跪拜认师,虚心求教。

越是这样,他越加权威,再加上万海省文化厅、文物鉴定中心的首次肯定,县革委会主任县政府县长的亲切接见,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文物古迹研究文章,不断出现在万海日报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得到了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在这样的父亲熏陶影响下,何海云身上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崭新的儒生风雅给这位身材娇美的少女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已经染上儒生风雅的她,又塑造了一位赶“五岳”超“黄山”的极品形象。

想象中,如此风雅,如此俊美,如此宫阙御香,天生丽质,怎能让对方平静如湖水般波澜不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