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依琳从厨房里面拿出另外一个小陶锅,温喆烧制陶器有名,所以村里的锅具、容器,能用陶的,就不会用不锈钢,塑胶。

工业产品要用买的,村里的产品,只要用换的。

为了换东西方便,村里的老人至少都有一样技艺,如果村里缺了什么手工艺人,还有人会去学。

村里纯朴的想法,能用金钱少一点,生活也会好一点。

豆浆加糖比较容易坏掉,所以卜依琳留了一锅不加糖的,准备放到明天用来喝。

晚一点放进水井,就不怕坏了。

崔奶奶的房子,并没有冰箱。

保持肉类或者其他鲜品,一般都是放到井水里面去,用篮子吊着。

井水的温度一般都比室温来的低。

端出来的豆浆只有一小锅,每人分了一口,却觉得不加糖的豆浆也温润可口,味道非常的绵密。

“看不出来呀!小琳妳比妳崔奶奶还厉害,真的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温喆赞道,一边秋风扫落叶的吃着桌上的豆腐。

其实其他老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就算口里说着各种批评,崔浩然爷爷,也勤攻炸豆腐,没办法,就算油差了点,但豆腐的味道实在好。

崔浩然觉得炸豆腐就是他的心头好,吃得都有点魔幻现象了,油那么差,他竟然停不下嘴。

“这都是崔奶奶教的,我回去思考一下,有些地方稍微加一点改进。”

卜依琳知道,味道当然跟崔奶奶做的豆腐不一样,但是她很乐意把功劳推到崔奶奶身上,要不然,她父母来的时候,只要交流一下,就知道她在家,没学过那么多杂活。

“我从来没有想过,豆腐能够这么好吃,拿一斤四十元的猪肉来换,都不换。”

“小琳啊,以后每天帮我准备一块豆腐,一杯无糖豆浆,放在山下,我自己来拿,妳现在没有交通工具,不方便送货,如果今天商量好的东西,以后不需要了,妳看看我能够拿出什么跟妳换。

加一下微信,以后用微信联糸。”

“爷爷们都有很多手工艺傍身,我还缺很多的东西,尤其是桌椅,还有一些簸箕,各种陶罐都非常的需要,何况我也没有种米,小麦,这些吃的喝的,都得跟你们换一些,你们家家户户应该都有一些米或者是面,甚至黄豆,村里都是没有农药的农产品,能换到那是我的幸运。

我可不想用村子外头施化肥的那些糊弄人黄豆来做豆腐。”

卜依琳掏出她的手机,一一加上有兴趣订购豆腐老人的微信。

在散村的山村里,微信群更加重要了。

虽然不见得能认字,但是他们可以用语音交流。

跟年轻人喜欢打字不同,他们更喜欢语音,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接收到信息,了解意思。

可怜卓越,虽然方言学习能力很强,到现在也还没有达到能流利沟通的目的,只能靠孩子翻译。

微信虽然也有转文字功能,但是他们没有办法转方言。

当地的方言,跟泉州,多多少少也有些不同。

或许是闽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关係,语系特别复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