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瑾心里挺感谢吴老师的,虽然俩人相处的时间不长。
在学校里,不论见到什么人,多数都是喊某某老师。
她当初去学生处的时候,就喊她吴老师,心里还怕吴老师会看不起来勤工俭学的学生。一般都是家里没钱才要自己争取去赚点补贴,家里有钱的不是专心学习,就是轻松地玩。
那时候吴老师也没有对她特别热情或亲切的,但是这几个月接触下来,她觉得她还是碰到了一个好老师。
吴老师,不是她以往接触最多的那种授课老师,她其实没有教李明瑾什么,一开始只是告诉她要做些什么事情。可能因为事情太简单了,她甚至都没有跟李明瑾要怎么做,好像就默认她是会的。
但是她给了李明瑾锻炼的机会,尝试的机会,还给了她做事的空间。所谓空间,就是让她自己去发挥,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做得好了,她就会“很好!”、“挺好的!”如果她没什么,那可能就是做得不好或者一般吧!这是李明瑾自己观察得出来的结论。但是,吴老师也没有指责过她或者挑剔什么,可能她一开始对来勤工俭学的学生就比较宽容吧,没有太多要求,毕竟学生是来帮忙的,不是专职的。
她也没有硬性规定李明瑾去帮忙的时间,都是由她自己灵活安排。
后来她看李明瑾挺勤快的,做事又积极,也不挑事做,有什么做什么,话也不多,就更加信任她了,主动给她申请提高补贴,还把她推荐给其他科室的老师。
李明瑾觉得正是吴老师这种信任和放任,让她初来学生处时,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压力,一定要让自己学会独立去思考,事情要怎么做?该怎么做?实在不懂的,她也会鼓起勇气问吴老师,这时候吴老师就会告诉她,或者帮她解决了。
很多时候,老师们总是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但是学生听不见去,家长和孩子也是。
不自己去撞一撞,怎么知道疼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