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杜士月坚决不起这个头,宁可多花几天功夫慢慢卖,也不能压低价格胡乱卖,图一时的痛快。反正这东西不是吃食,放在家里也不会坏。
杜士月便收拾摊子回家,这时候倒挤过来几个买主,抢着要买。
“别走别走,我们还要买呢。”
原来这些买主都是稍大的鱼塘主,他们识货,懂行,看好杜士月的踩不烂鱼笼,知道整条街的踩不烂鱼笼,属她家的最好。
但是他们也爱占小便宜,心里要算计。
心想,有这几个竞争对手在这里压价,杜士月挨到最后见鱼笼卖不出去,肯定也会降低甩卖。所以他们便蹲在街口,专等这个机会,没想到最后杜士月并没有降价,而是选择直接收摊走人了。
他们怕过这个村没这个店,万一明天遇不到杜士月,一时间再难买到这样的好鱼笼,便赶紧过来抢买。
杜士月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原来就是等自己降价,他们好来捡便宜。
不过自己偏不降价,他们最后还不是照样原价买了。
所以杜士月心里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鱼笼就值这个价,她对鱼笼的质量有绝对信心,绝不会降价。想买的终归会买,不想买她也不强求。好货不怕卖,就怕自降身份,反而不好卖了。
杜士月回到家后,清点了一下钱数,一车鱼笼只卖了十五个。
今天收入三百文。
虽说和之前一天卖一车,收入一千文相比,大大的逊色了。
但是一天收入三百文也不错。
”士月,一天稳赚三百文也不错。在大户人家当管事,一天也不见得能拿这些钱呢。何况这一天三百,一个月积攒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了。”
但是杜士月的思维并不会满足于此,因此止步不前,她一定要想个办法,让自己的买卖重现第一批鱼笼时的辉煌。
杜士月开始琢磨,在渔村里,除了能卖鱼笼,还能卖其他的什么笼子呢?而且还得保证自己能一家独大,一卖就火的。
渔村家家有鱼塘,虽然以养鱼为主,但是也有在鱼塘里兼带养一些螃蟹的。等秋收的时候,大户人家喜欢吃蟹黄,卖到大户人家去,也能小赚一笔。
但是,渔村并没有相应能抓螃蟹的蟹笼。
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螃蟹有一对大螯,破坏力极强,得什么样的鱼笼才能笼住他呢。必然得是结构十分精巧复杂的。想研究这种笼子必然困难重重。
第二,村里养螃蟹的人也少,就算有人费尽心思研究出这种蟹笼,买家也不见得有几个。费力不讨好。
出于这两个原因,所以渔村只有鱼笼流行,没有蟹笼问世。
但是杜士月就乐意钻研这种有挑战性的。
如果自己能研究出一种多用笼,既能捉鱼又能捉螃蟹,这种笼子在渔村还从未出现过,问世之后肯定火爆。到时候又是自己一家独大,必能重现自己初次货卖时的辉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