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过誉了……”李杜客气几句。
闲聊了几句之后,刘洎对房玄龄说道:“禀相公,工部前几日派人去检查昭陵的修建进度,发现非常不理想,进展缓慢……”
原来,前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后,皇帝就安排修建昭陵。
昭陵同时也是皇帝李世民千秋之后的归处,他自然极为重视,现在督修昭陵者是将作大匠阎立本。
房玄龄一听,表情立刻变得非常严肃:“这可不是小事,你单独就此事拟一专折给主上禀报,到时候肯定要发政事堂,看主上如何处理吧!”
“是!”
“对了,李元白准备在他的东方书院开办算盘等等培训。你速以尚书省的名义拟一碟,发京城各司和雍州,让他们先做好准备,正式的培训牒文过几日再下,免得此事耽搁了!”
“是!”
……
弘文馆。
李杜等人正在查看工匠们雕刻木字,他计划同时推广雕版印刷和木活字印刷。
制作金属活字非常麻烦,就李杜所掌握的技术而言,没两三年根本搞不成。
他暂时没精力进行此研究,因为在书籍都还是高档奢侈品的时代,费心去制作金属活字完全没必要,制作木活字就能完全满足要求。
木活字是元代的著名农学家王祯发明,这在明清时期使用非常普遍,仅仅次于雕版印刷。
木活字通常是采用梨木、枣木或者杨柳木雕成的,因为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比较简单迅速,所以成为我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
不过木活字相对于金属活字而言也有显著的缺点:
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排版也很不容易(相对于雕版印刷而言)。
李杜之所以依旧要推广雕版印刷,是因为古代书籍品种较少,采用雕版印刷非常省事,而且也可以克服木活字印刷的许多缺点。
所以一直到清代,雕版印刷始终是主流,木活字、金属活字始终处于次要位置,它主要用于印制家谱等等非统一规格书籍,而各种经、史、子、集大多采用雕版印刷。
此时汉字有好几万,就是书上能够见到的字通常也超过一万。
要想快速的用木活字印刷书籍,至少也要七八万个汉字模。毕竟书页当中重复的字很多,李杜计划的是十五万个字模。
这里总共招了四十名雕刻工匠,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名木匠,将负责刻好的字用锯子锯下来,切成厘米大小的小方块。
当然也可以先锯成小方块儿再进行雕刻,就像雕刻印章一样,不过那还得重新固定,很有些麻烦。
裴行俭专门负责对他们进行管理。
繁体字笔画很多,雕刻起来很麻烦,尽管这些工匠手艺非常熟练,但是一个人平均每个时辰也只能雕刻十个字。
李杜规定,每人每日完成五十个字就休息。
他们当中有十人负责雕版,现在雕刻的是《金刚经》,那是李世民亲自要求的,金刚经并不长,还有几日即可完成。
长孙皇后去世两周年的纪念日马上就要到来,李世民要印刷一千部金刚经施舍给天下大众。
其余的三十人负责雕刻木活字,一天能够完成一千五百字,完成十五万个字需要一百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