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闪挥手示意,邓芝接过急表后念道:
“永安太守,平东将军,臣巩志,诚惶诚恐,顿首上言:吴将全琮、周舫、孙桓,攻城三日,城中军士,死伤近半,城池将破。将军姜维,驻军城外,迟迟不援。伏望陛下,火速增兵,驰援永安。臣尊军令,死守永安,誓报天恩。”
“陛下,姜维屯兵城外,这是抗旨!”
“陛下,永安休矣!”
“陛下,请速派援军!”
“陛下,请速派宿卫军,押姜维回成都处斩!”
众文武大臣无不惊慌失措。
刘闪一言不发,暗自回忆着自己了解的历史:
诸葛亮死后不久,姜维于238开始了第1次北伐,与魏国大将郭淮激战,相持于南安公元262年是姜维第11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从来没有历史资料提过姜维有抗旨的行为。
影视剧中唯一提过的是,姜维第9次北伐中原时,困邓艾于祁山,大胜就在眼前,刘禅被人迷惑,连发三道诏书让姜维退兵的情节。
对于姜维抗旨的做法,刘闪也不理解。他没有怀疑历史的记载,而是担心自己救下魏延的举动,是否会引发某些事情的改变。
刘闪前两天就在担心这件事情,因为不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诸葛亮死后,都没有南中叛乱和吴国犯境的记载。
蜀道难行,就算现在从成都发兵,就算兵士马不停蹄赶到永安,至少已在三日之后,根本就来不及救援永安!然而,刘闪还是不愿放过保住永安城的渺茫可能。
刘闪环视众臣后问道:“北伐将士刚刚返回成都,人困马乏此去永安路途遥远,谁愿前往?”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臣亦愿往!”
……
邓芝、吴懿、廖化、张嶷等人都愿前往,毫不犹豫地上前请命,甚至杨仪、费祎等文臣也愿带兵前去,刘闪见众臣都愿效命,自然十分满意。
“廖化!”
“臣在!”
“你引5000精兵火速救援永安!如果永安城破,可退守朐忍!”
廖化领命离去后,刘闪又让邓芝和张嶷各自领兵5000,分别前往汉丰和羊渠。这样一来,三城将呈犄角之势,就算永安城破,巴东郡也不会快速失守。
“陛下!末将愿引兵5000,与廖将军同去!”吴懿上前一步慷慨激昂地说道。
“吴将军,你在外征战多年,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就在成都休养几日,先去看看吴太后吧!”
“陛下……”吴懿叩首,顿时老泪纵横。
“去吧!”刘闪叹自叹息着,蜀军将士近年连续在外征战,就连吴太后跟自己的哥哥也难得见上一面,何况普通兵卒!
现在的蜀中号称有20万精兵,其实能打仗的仅有1012万人,其余全是运输、后勤或老弱残兵。
此次北伐之后,汉中留了2万精兵严防曹魏姜维、廖化、邓芝、张嶷各引兵5000,剩下的8万余人立刻分散在成都附近的小城修整。
刘闪知道永安城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他最多只敢投入这2万兵士!因为这个时代的战争兵员投送效率不高,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更重要的是,这些兵士都需要修整,也要防止其它地方有敌犯境。
几名将领不敢延误,立刻引兵出发。刘闪按照诸葛亮的遗命,对几位文武官员加以封赏:加封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加封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
加封吴懿为车骑将军,由于吴班、廖化、邓芝、张嶷出征在外,只能等其回来后再作封赏。
“陛下!臣杨仪早于蒋琬跟随先皇,近年又随丞相南征北战,为何还比不上蒋琬?”杨仪忿忿不平地问道。
“此番封赏乃是遵从丞相遗命,杨长史不必挂怀!”刘闪说道。
“若是丞相遗命倒也罢了,反贼魏延亦有加封,抗旨的姜维也受加封,这又是何故?”
费祎厉声喝道:“杨长史!休得胡言乱语!你这是轻君之罪!”
“轻君?此言差矣!”杨仪手执朝笏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昔日丞相新亡,若我领全军投魏,恐怕不会低于长史之职吧?”
“杨仪!休得放肆!你身为臣子,怎能这般跟陛下说话?”谯周大怒道。
“反贼加封,有功不赏,蜀汉将亡啦!”杨仪哈哈大笑道:“昏君!连姜维也要抗旨,真是昏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