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苏带着几包兔子馒头回府,小禾和小苗两个很是惊喜。绿莺和红鲤也有一份。

青木带着一盒柿饼过来时,她手边却没什么能让青木带去书房给徐弘简的。

今日刚回府的大夫人也送了些东西过来,大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彩霞传话说:“夫人一路车马颠簸,已经歇下了。明日她有旁的事要忙,娘子不用去请安,等几日闲下来了,再请娘子过去。”

郑嬷嬷平日在朝宁院里笑脸迎人,颇为和善,此时面对大夫人派来的人却是神情淡淡,一身冷肃。

郑嬷嬷颔首以示知晓,随后道:“待夫人得闲了,来请我们娘子时,还望提前谴人来朝宁院告知,我们娘子三日里有两日都要去表姑娘那儿坐坐,免得夫人派人来时不凑巧。”

彩霞听了这番话,差点不知身在何处,险些俯身应是。

不知这老嬷嬷是什么来头,在三公子的通房跟前伺候着,说起话来像老夫人身边的嬷嬷似的。

彩霞在大夫人面前得脸,就是到二夫人院里,上上下下对她都恭敬着,再是老资历的奴仆都对她客气有加,从未见过像郑嬷嬷这般的。

彩霞想起夫人对三公子的态度,按捺住心中淡淡的不悦,默了几息才应下。

除去此事外,二爷院里传出了喜讯,一位姨娘怀胎已有三月,今晨呕吐不止,叫来大夫号脉才给诊出来。

明日即是除夕,大夫人回府加上这一喜事,徐府一下子变得万分热闹。

-

天边星辰初显之际,京城西郊的别院中,一位鬓边微白满面细褶的大夫提着药箱,微带忐忑地候在外间,等待贵人谴人唤他进去。

顾大夫今日是被请来给这院内的夫人看诊的。他老老实实行医救人大半辈子,还没来过这样的人家,虽进院时天色已然昏暗,但一路行来,雕梁画栋,丹楹刻桷,显是高门大户中都不得常见的派头。

方才里面出来一个嬷嬷,把带他到此的徐大人领了进去,顾大夫在他们的交谈中才知道,这里头坐着的竟是镇国公夫人庄瑾,额上不免又出了层细汗。

顾大夫平素闲下来不过做些沿江垂钓、侍弄花草之类的闲事,很少与其他大夫往来,和那些名声在外的医馆和药材商的交往更是几近于无。但他也听闻过这位夫人前些年遍寻名医的事。

镇国公夫人十年前忽然得了怪病,不是难眠便是嗜睡,成日昏昏沉沉,少有头脑清明的时候。宫里的太医看了,京城里的名医圣手也都一一诊治过,皇上赏了不知多少名贵药材,都没见好。后面又过了三四年,才听说好转了几分。

当年京中有些名声的大夫都借此互相比较,去给镇国公夫人号脉之前,均是摩拳擦掌,做出了势要一振师门的排场来,可都是铩羽而归。后来甚至有人暗地里多嘴:“镇国公府的小公子不是被送去南边调养了?依我看,国公夫人的身子不行,兴许也要在南方将养些日子才能好。”

顾大夫住的街巷不是富贵之地,街坊邻居都是平头百姓,大家日子不好过的时候都爱凑在一起闲话,他从他们那儿听来了镇国公夫人做的不少好事,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的善事都没少做。

因此,顾大夫现今不担心自己号脉看不出什么,传出去名声受损,而是忧心他医术不精,不能为夫人缓解一二。

珠帘轻响,丫鬟来请顾大夫进去。

顾大夫握紧手中革带,随她步入。

紫檀雕花座椅中端坐着一位妇人,雍雅高贵,眉眼温柔,并不见憔悴。

而带他到此的徐大人正在右手方的圈椅中闲坐着品茶。

夫人身边的汪姑姑开口道:“劳烦顾大夫。”

顾大夫行了一礼:“能为夫人分忧,是老夫之幸。”言罢便上前,凝神屏息号起脉来。

过了几息,顾大夫捋须笑道:“依老夫看来,夫人六脉调和。不知夫人近来是否有用丸药,可否能给我看看用的哪些药材,调整一二,于夫人身体更是有益。”

汪姑姑招手叫来一名侍女,吩咐道:“你带顾大夫去取,好生照看着顾大夫,别怠慢了。”

侍女欠了欠身,带着顾大夫出门。室内又恢复寂静。

夫人和小主子都静坐着,谁也不开口。

汪姑姑目光先后扫过这对母子,默默叹了口气。

自十一年前小主子被送走,夫人就生了病。从前身子强健,能搭弓射箭的一个人,结结实实病了三四年,直到小主子在那方彻底安稳下来,夫人暗中去见了一次,才算放下心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