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婚姻,现代人固然也看重家庭条件和对方前途,却也会考虑对感情的需求。

而对古代人来说,一段婚姻,有利益结合、有名分大义、有傍身的孩子,尤其指儿子,那就足够了。

至于感情,有时候反而是夫妻之间感情平平对女性更有利:

感情好的时候自然处处好;感情不好了,男方可以纳妾,可以在外风流,女人可就真的“女之耽兮,不可脱也”了。

宋韵一边听着众人对宋茹婚事的安排,一边吸收着古代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经过千百年流传的、母亲对女儿在婚姻上的教导,可能不是那么先进,却一定比宋韵的认知更适合这个时代。

她已经决定好好在这个时代生活下去,就得放弃一些坚持和理想化。

………

宋茹的婚事,进行得很快。大概是赵家也想赶快定下来,省得被族老们插手,横生波折。

因此,待宋姑母让仆人把消息传给大儿子后,没几天,王璞就陪着赵雁林的母亲、大嫂,及赵雁林本人,回了黎阳县。

王璞此次回来,一是借着休假来看望父母,二也是给表妹撑腰。

王璞父亲也是独苗一个,王璞除了亲弟弟,最亲近的就是舅家的表弟妹。

表妹婚事不顺,冯家又是为了搭上自己的关系才和舅家结亲,他虽不至于自责,却也很关切表妹的生活。

赵家提这门亲事之前,他就考虑过赵雁林了,只是那时候赵家传出不娶的风声,他又不能上赶着去问,显得自家表妹迫切想嫁入赵家,便按下此事,并不多提。

待赵雁泽来提了亲,王璞自然是想促成此事的。

赵雁泽只比王璞小三岁,算是同龄人,两人又是同乡,考学、文会的时候经常碰到,也有些交情。

赵雁泽虽然还没中进士,却因着自幼在府城读书,拜了个好先生,他又不是个吝啬的性子,也会带王璞去先生那里请教。

后来王璞考中了进士,入了晋王府做了长史,后来又随其就藩,回了太原府,自然会对赵家多加照拂。

他当时是想着,赵家两兄弟,都有天赋,很有可能也会入朝为官,同乡是天然的同盟,早日交好总是好事。

如今,赵雁林要娶表妹,无论是看在他的面子上,还是看在他这些年对他们的照拂上,总不会像冯家那么蠢。

赵雁林,并不是蠢人,这一点,王璞还是能看出来的。而他对原配的情谊也是让王璞满意的地方。

王璞的思路,和宋韵就很大相径庭了:

宋韵觉得,赵雁林对原配感情深,可能对继室冷淡。

而王璞则认为,一个爱重亡妻,对子女负责的男人,就是重情义的人,对他亲自求娶的妻子,总不会差。

两种想法,其实都不算错,只能让时间去证明赵雁林是什么样子的人了。

宋筠和宋茹做了好几年姑侄,很希望她能过得好,也希望这个很喜欢孩子的女人,能拥有自己的子女。宋筠如今什么也帮不上她,只能祈祷:赵家一定要是户好人家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