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诸侯反误国的先例,也只不止西汉一家,后汉后期诸侯割据,西晋司马氏八王之乱,都是前车之鉴。如今再行封建,已不合于时,请父皇深思。”
说到这里,李愔觉得需要给上述的话来句总结:“父皇,您能保证我大唐后世天子个个都像您这么英明神武吗?如果现在封建诸王,将来还要后世君主想办法推恩削藩,不如现在就不封。”
李愔对最后半是总结半是拍马屁的总结很满意,大概差不多相当于做报告时“在领导的英明带领下砥砺前行、扬帆起航再出发。”
李世民歪着脑袋看着李愔,眼睛一眨不眨,他已经完全不认识这个儿子,这老六什么时候这么有见识了?
关于封建的利与弊,其实李世民想了很多年了,早在贞观初年,他便有意广施封建,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就是因为有重重顾虑。
李世民一直想封建诸李,是基于此前数百年的前车之鉴:
唐立国前,隋二世而亡,毁在自己老丈人手里;
隋之前的周,从宇文泰立国到杨坚篡权,前后不过二十四年;
周之前的拓跋魏氏名义上倒是有一百多年,但事实上在六镇之乱后,皇帝和朝廷便已形同虚设了;
魏之前,从司马氏的西晋,到苻坚的前秦,走马灯一样的皇帝,没一个长命的朝廷……
李世民想把儿子兄弟封建到各地,就是怕大唐重蹈这些短命朝廷的覆辙。
一旦有人造反作乱时,地方上没有血亲坐镇,没有联结呼应,这大唐就如前代一样,成了短命的朝廷。
但封建是双刃剑,李世民心里也怕,儿子兄弟们都封出去了,个个手握重权,将来他们作乱了怎么办?八王之乱不就是这么乱起来的吗?
封建的事李世民纠结了多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李世民一直在权衡,但他万没想到,这个不学无术的儿子,居然也想的这么透彻,甚至比自己的见识还要深一些。
“你起来吧。”李世民语气已变得柔和了,就如同一位普通的慈父。
听话听音,李愔听出李世民应该消气了,暗道一声算是过关了吧。
后世伟大的领袖和教员说了“百代皆行秦政法”,教员的话,绝不会有错,还是秦始皇那一套管用,有了标准答案往回推,自然就容易多了。
李世民看着老六,既欣慰,又失落,欣慰的是自己才十几岁的儿子,就能有这样的见识,实在是难得,但失落的是,这番话若是从太子口中说出来,该有多好。
李愔将那一摞奏疏捡起来,交给内侍。
李世民看着李愔,这个儿子跟他母亲杨妃很像,所以也很像他外公隋炀帝杨广。
原本以为这孩子的性子跟杨广一样暴虐无常,但现在看来,之前的种种劣行,多半是因为年少贪玩所致,毕竟三家皇室的血脉集于一身,这孩子还是可造之材。
李世民目光柔和了许多,温柔的问:“你最近读管子了?”
李愔此刻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演了,若说一点没读,好不容易扭转过来的好印象恐怕又要翻车了:“儿子最近是读了两本书,但没读管子。”
“读的什么书?”李世民倒是来了兴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