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颙盯着皇帝,目光灼灼。

他相信皇帝,在诛袁的选择上,放弃一个立场不明的司隶校尉不过只是皇帝的随手勾决罢了,即便他有功于皇帝,也不值一提,在这一点上,他以为,他与皇帝的立场其实是一样的。

皇帝拿着奏疏想开口,却不知该如何说起。

这一笔下去,曹操必死,刘备也得死,造成的巨浪可以把北方从幽州到冀州地区绝大部分郡县官吏统统掀翻。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朝廷是有这个实力的。

鉴于影响,皇帝选择谨慎一些的倾向,直接打回了这道奏疏,道:“朕初践祚,大索牢狱,实为不详,且依先帝处置如故。”

皇帝想了想,道:“以军功任官者,皆如故,不得以谋逆任免,冀州附汉家平定张纯者,依军功擢郡县尉。”

这就是在为汉灵帝最后一次的冀州清洗做补丁了。

何颙失望的低下头,暗自思忱皇帝的真实态度,这里面,他不明白皇帝的意图,到底只是为了保护曹操,还是在抹平这一事故将要带来的政治影响。

因为这关乎了他对待曹操的态度。

皇帝一贯的想法都有明确的针对性,比如针对袁氏,简单就是将袁隗袁绍扔回老家,逐步将朝廷的袁党瓦解开,这都是在何颙可以观察到的细节里。

但今日这事让何颙感觉很古怪,就如皇帝知晓这事一般,毫不犹豫的做出了与平时性格相悖的选择。

何颙当时不在朝,自然不知道这件事的后续处置。

王芬之乱虽然在中平五年同年即告平定,但事件的后续影响却始终存在。

比如前将军董卓,自汉桓帝时便活跃在并、凉二州,前后将近二十年;但中平六年,董卓却突然被灵帝召还京师。

董卓看着粗莽,但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强人,在看到朝廷的虚弱后,他不仅不肯奉诏,还率重兵进屯河东,威逼京师,“以观时变”。

汉廷腐朽,灵帝连王芬集团都无法清算,又怎么可能控制得了董卓?于是灵帝只好加授董卓为并州牧,以作安抚。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绥靖?

因此,皇帝有变之后,董卓迫不及待带兵来京,其实不难看出,这里面到底是袁隗的默许,还是少帝贤明的刺激。

而袁绍集团等人与王芬均有瓜葛,雒阳中以袁术为代表的另一政治集团,与此事也颇有牵涉。

袁术曾对陶丘洪说:“许攸凶淫之人,性行不纯。”注3

实际上许攸以贪财闻名,“凶淫之人,性行不纯”指的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陶丘洪,许攸都曾密谋此事,他这番操作无疑是指着鼻子骂娘了,骂的谁?

所以说,在这个圈子里混的,哪有什么道德君子,简单货色,这些人物的后手都还没出呢。

王芬之乱告平一年之际,帝都洛阳,仿佛黑云压城。

灵帝病入膏肓,袁绍、袁术阴合党羽,各怀鬼胎;董卓屯兵河东,虎视狼顾;刘备与曹操,汉末活跃史书中的两大枭雄,反而成了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卒子。

这一手下的太急切了,皇帝甚至可以想象到,何颙在不久将会遭受到怎样的攻讦。

......

简单写一下政治开局的大场面。

想要倒袁,无疑要从地方先切割,因为袁绍早年与很多人都私交甚笃,怎么打,教员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照抄就行了。

看到有读者大大说笔者类武陵大大,看了一下武陵大大的书,考据严谨,文笔不俗,但那是一个乱局之后的摊子,这时候还是在一张破桌子上缝补,何颙只能勉强担任这个帝国的掌舵人,至于曹操的事,还远远没有完结,即宋奇之事对曹操的影响,仔细查阅之后,才发现这事几乎贯穿了曹操前半生的政治立场,鞠躬......

写这章太废力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