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夏天的时候,周念通又去了一趟一灯那边,给师父请安问好,再考察一下练武学文的进度,解答一些遇到的问题,这次就待了一个月,一灯对这佳徒表示很满意。
回柳庄的时候把小姨绿环和她刚刚给朱子柳生的儿子,起名“朱子善”的婴儿也带回来了,无他,一灯那边一帮大老爷们,没人知道怎么伺候产妇和婴儿!
……再说一遍,大理国实在是民风淳朴,父子名字共用一个字都不带避讳的!
这个不知道该算是周念通表弟(从小姨绿环那边算)还是师侄(从师兄朱子柳那边算)的婴儿又带给了老娘瑛姑极大的惊喜,整日里抱怀里心肝宝贝一样疼。
……
周念通则感觉家里的氛围一天天在向幼儿园托儿所靠拢,婴儿朱子善,小妹妹何沅君,再加上他周念通自己其实也才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屁孩,这家里的画风太古怪了啊!
……
不管怎么说,这日子总算是上了正轨,周念通每日里习文练武,照顾“弟妹”(反正辈分是算不清了,就算是弟妹吧),侍奉母亲,每隔半年前去一灯那里一趟,生活得挺有规律。
时光飞逝,周念通已经到了快九岁,家里那些朱子柳送的藏书已经尽数读完,他自认学识已经够了,毕竟将来没打算考功名,已经没必要继续苦读。
所以,这段时间,他开始读起了道藏。
不读不行啊,师父一灯大师教他的是先天功,这就是标准的道家武功,但一灯是佛家中人啊!
当然,一灯当过皇帝的人,涉猎极广,他自己也练过先天功,那些基础的知识是难不倒的,像原着里梅超风练九阴真经,苦思不解其意的“姹女婴儿”“铅汞谨收藏”“五心向天”之类的名词,一灯都能给周念通解释得清清楚楚。
只是随着练功层次的深入,这道藏还是必须多读读的,陶冶情操,培养心境,才能在练功时取得长足的进步。
而一阳指的进度倒是不俗,目前已经练到了七品的境界,据说几位师兄也不过六品而已,周念通对自己信心还是挺足的。
……
这一日,周念通正在鼓励朱子善练习走路,同时监督何沅君蹲马步,门外突然跑来一人,却是一个八九岁的少年,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冲他喊:
“通哥儿,快随我去看看,有七个奇形怪状的人来找麻烦了!”
周念通放下搀着朱子善的手,让他坐垫子上休息会儿,转身望向那少年,皱着眉头:
“不是我说你,柳茗儿,你到现在怎么都学不会呢?‘奇形怪状’这四个字是能用来形容人的吗?这要让我娘听到了,非罚你抄三字经不可……”
这两年,老娘瑛姑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家里几个孩子还不够,干脆在柳庄里弄了一个小私塾,隔三差五教起了庄子里孩子们认字。
周念通也不管她,毕竟整日里练功带孩子也无聊,有点事做排解排解也好。有时候老娘有事,他也会帮忙教几节课,带着认认字又不难……
这位柳茗就是小私塾里面的一位“毕业生”,学了点文绉绉的成语就满世界显摆。
另外呢,别忘了周念通可是这柳庄里的孩子王,每天晚饭后的《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说唐》、《说岳全传》故事可不是白说的,他指东,上百名孩童绝不会朝西,庄子里出了什么事情,保准第一时间就有人来报,这回是这柳茗抢到了第一个。
“可……可是……那确实是奇形怪状的啊……”柳茗擦了一把汗,一把抓住周念通的袖子:“先跟我去看看,我觉得那就是来找你家麻烦的!”
“哎哎哎——”周念通不好用力甩开,只能被拉着走,边走边扭头冲里屋喊:“娘,我这边有事,你看着点朱子善,别让他再去撵鸡!”
“知道了——真是,没一刻消停……”在屋里收拾衣服的瑛姑闻声出来,一把抱起正咿咿呀呀的朱子善,转头却没见到何沅君——小姑娘早就停下扎马步,悄无声息跟在周念通两人身后一起去了。
……
三人来到村口,柳茗就拦住周念通不让走了,悄悄从一间瓦房后伸出脑袋查看,只看得周年通好气又好笑:
“你至于吗,到底什么人,来找什么麻烦,都不说清楚?”
“我也不知道啊,就是来了几个奇怪的人,四处找人打听,我觉得他们要找的人就是你和你娘!看,人就在那边!”
咦,奇怪了,什么人跑来打听他们母子两个?
周念通也跟着伸出头去,看到村口榕树下拴着七匹马,有四五个人在休息,还有两个人正四下打量,见到人就拦住问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