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面馆的第一件事,是把广告打出去,而招牌能起到宣传的作用,所以得先做招牌。
要想招牌被顾客看见,无论白天黑夜都能看见,各个方位都能顺利地看见,就得有各种形式的匾额和幌子,横的竖的,布的木质的,灯笼的。
树立在院门上方的木质的横招牌,是店铺最大的广告牌。门的右侧挂竖牌。院墙围栏上,挂白色布帘,也就是幌子。
为了让顾客能在黑暗中看见店铺,得在门的上方,左右各挂一个红灯笼。它的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招牌灯。
江姜在老街路口的、第一家铺面的墙壁上,贴了张巨大的布帘,足足有半堵墙那么大。
布帘上画着一碗汤面,写着“大骨汤面”四个字,字下面有一个指路箭头。
就贴这么一张布帘,每个月给店铺掌柜八十文。因着掌柜的不是做吃食买卖,与江姜不是同行,也就由着江姜贴。再说每个月还能白得八十文。
店铺的名字也很重要,高雅文气的不要,顾客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你卖的是什么东西。要让顾客看一眼就知道吃的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起什么名呢?唯一的小特色,就是每日现熬筒子骨做汤底。那就叫大骨汤面。
江姜去定做招幌,约好三日后来取。这三日也不能闲着。还得去定做一张方桌和六条长凳。
宅子的主人留下一张小方桌,从老家搬来了一张八仙桌,但至少要三张桌子。
厨房需要一张案台。左右各摆一条长凳,再横放一块长方形木板,这就算是案台了。
案台上放砧板、汤碗、调料,切好的香葱、咸菜、酸菜,也都盛到汤碗里,摆在案台上。
从老家带来的铁锅都不够大,要买一个大铁锅,专门用来炖大骨汤。
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为了防晒,还要在院子里打木桩,支帐篷,帐篷下放桌子条凳。遇到恶劣的雷雨天,就把桌子凳子搬到堂屋。
又从樵夫那买了一百斤干柴。去瓷器铺买了八十个汤碗。去酱菜铺买了几样小菜,和一小坛辣椒酱。在粮铺买来花椒和八角。在市场买了两百个鸡蛋。
每张桌子上的竹筒里,放一把竹筷,另放一小罐辣椒酱。爱吃辣的,自己舀一小勺放面里搅拌。
最后在猪肉铺买了二十斤板油和两根筒子骨。营业之前,煮大骨汤面让全家人试吃。
孟氏要去买盐巴和酱油,江姜把她拉到厨房,关上门窗,神秘兮兮地说要变个戏法。
说完江姜凭着意念进入系统里的空房间,手指点了下屏幕,界面上显示各种调料,食盐、生抽、老抽、白醋、陈醋、鸡精、味精、蚝油、料酒……
又点了下商品,立即购买,提交,支付人民币9元,购买成功。显示余额:3391元。
江姜的手里,凭空多了一瓶酿造酱油和一袋加碘的精盐。
孟氏看见江姜手里突然出现的奇怪的东西,倒抽一口气,下意识地连退两步。
“娘,你别害怕,这只不过是我买来的盐和酱油而已。”江姜把盐和酱油,分别倒入两只碗。并示意孟氏过来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