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辰时,晨光微熹,整个向阳堡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而王何则带着茂英和她的美婢青虹,登上了一艘特别的船,从坞堡北边的水门驶入了清澈的河水,远离了堡的视线。

初升的太阳洒在逐渐缩小的向阳堡上,虽然现在是初冬,草木已经略显萧瑟,但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仿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王何指着前方说:“这片清水河的土地盐碱过重,庄稼难以生长,但大王从西域引进了苜蓿草来种植。明年春天,我们就可以开始养大宛的良马了。”

“王爷的设想真是周到。”茂英赞叹道,“这船似乎和平常的船有些不同?”

王何笑着说:“王妃真是细心,这船是大王和他的师傅共同研发的,名为‘平底沙船’。其底部平坦,能在浅水滩多多的清水河上航行。当然,为了疏通清水河,我们也花费了上百万的钱。”

茂英露出惊讶的表情:“花费这么多?为何大王如此重视这条河?”

“这条河不仅便于运输盐,更承载着将粮食、铁矿、铜矿以及建堡所需的石料和黏土运送到东方堡的任务。它还是通往海洋的捷径。目前枯水期只能通行载重一百石的船只,春夏时期则可通行五百石的大船。除了我们之外,其他人都不了解这条河的真正用途。如果不走水路,陆地上的滩涂就像沼泽一样,但这也成为我们的一道天然屏障。”

茂英听后深感刘义符的用心良苦。沿河进行开发,确实既便利又安全。

随着船顺流而下,远处隐约可见另一个坞堡的轮廓。沿岸边展开的是一排排巨大的木轮和一片片冒烟的工坊,铁器敲击声不绝于耳!

粗略望去,数里之内都是这样的工坊,景象壮观!

在这片工坊的后方,围绕着一座座小丘,整齐地排列着一块块白色盐田,仿佛与天际相连,无边无际。

不时有人影在其中穿梭,这片原本的不毛之地,如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除了没有草木的点缀。

茂英惊叹道:“真没想到这片荒芜之地,如今竟如此繁荣昌盛。”

王何露出自豪的神色,解释道:“那些木轮就是水车,通过铁链拉动锻机,日夜不停地打造铁器、甲胄和兵器。沿河十里的工坊都在忙碌着。”

“后面那些冒烟的房子,是用来加工原始铁矿石的。我们这里也有煤炭资源,大王独创了洗煤炼煤之法,不仅能用来取暖,还能炼制钢铁。”

“那片白色的盐田延绵二十里,有数千名工人在这里工作,通过三级逐步提纯的方法炼制精盐。这片青州之地卤水充沛,只有我们能炼制出纯白的精盐。”

茂英脑海中浮现出刘义符每天为民生辛勤付出、智计百出的情景,心情激荡,不禁有些失神。

“那么这些工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全部都是流民。有的是去年索虏祸害留下的,有的是北方流民。大王在这里收容了两万人,将他们安置在东方堡周围。”

茂英深吸一口气:“这是大功德啊!”

王何道:“确实如此。大王虽然平时显得有些苟且,但他希望的是与大家一起苟且,并不是为了自己。不过,王妃,您可不要当面夸奖大王,他可经不起夸……”

说这话时,王何似乎忘记了自己其实是个中高手。

与此同时,青虹也在茂英身后感叹道:“大王好大的家业啊……”

-------

午时阳光正好,向阳堡北城水门外,隔着清水河,一场扯皮式的讨价还价正在上演!

“刺史公仁慈,田赋从一万石降至七千石!”

萧思话的主簿曹全喊出了他的条件,他背后有强大的刺史和三千大军支撑,此刻征粮更是底气十足。

而对方,一个坐在坞堡城墙上吃着鸡腿的年轻人,远远望去,面容模糊,他不服气地回应:“本堡主大度,就两千石。我们这里连一亩良田都没有,哪来的一万石田赋?相信我,两千石真的是极限了!”

“……六千石!”

“一口价,两千石!”

“五千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