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的春夏之交,李自成和他的对手——崇祯皇帝朱由检正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和心情。
在李自成这边,自三四月间诛杀了贺一龙和罗汝才,吞并了革左五营和罗汝才的人马,接着在五月间又干掉了不服他号令的另一路义军首领袁时中,将袁时中的“小袁营”也纳入了麾下。至此,除了张献忠和马守应仍保持着最后的倔强,坚决不屈身李自成之外,其他各路义军都已臣服于李自成的帐下。李自成掌控的人马达到了惊人的近七十万人,其中战兵二十余万人。同时,李自成以襄阳为都城,开始了新王朝的草创工作,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机构都已经建立起来,军队的编制也开始正规化起来。此时的李自成是意气风发、志得意满,一副帝王之相。
而在崇祯这边,却是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状态。
自去年闰十一月罢免侯恂的督师职务后,崇祯任命的新督师吕大器各种软磨硬泡,死活不肯去上任。一直耗到崇祯十六年的三月初,崇祯熬不住了,放弃了对他的任命,转而又看上了内阁次辅吴甡。
吴甡自天启年间就因敢于硬刚阉党而名闻天下,也让崇祯对其抱有好感。因此在崇祯四年(1631年),崇祯就曾让吴甡去陕北主持赈济的事务。后来又对吴甡不断提拔,让他一步步从巡按、巡抚升到了内阁次辅的位置。
三月初十,在一次廷议时,崇祯谈起这几个月来荆襄溃败、承天祖陵被毁的局面,突然就当着众大臣的面儿抹起了眼泪,一副可怜相。他说都是督师的位子一直空着,迟迟没有得力人选接任,才造成这种局面。要是有个忠诚能干之臣出任督师,局面何至于此?他一边说一边看着吴甡,希望老吴能主动站出来为自已分忧。不成想老吴装作没看见,只是和其他大臣一起下跪磕头,说了一通“不能为君分忧,臣等死罪”之类的客套话就算完事儿了。
崇祯一看暗示是没用了,那就干脆来明的吧,毕竟这烂摊子是一天都不能再拖了。第二天他单独召对吴甡,直接提出要吴甡出任督师。老吴当场就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要求:皇上要臣出任督师,臣当然不能推辞,但从杨嗣昌到丁启睿再到侯恂,这几个督师都是因为手里缺乏直属部队,结果指挥不动左良玉,造成战事失败。臣要出任督师,必须给臣三万精兵作为直属部队,臣带着这三万精兵先去控制住左良玉的部队,然后才能去和闯贼作战。
崇祯听了顿时很不爽:好啊老吴,朕待你不薄,现在朕需要你,你还跟朕讲条件?三万精兵?现在鞑子肆虐冀鲁,朕保卫京畿的兵都不够用,到哪儿去给你整出来这三万精兵?你先去上任,后面朕再给你想办法。
然而,老吴态度很坚决——不答应我的条件,这个督师我是打死不干。这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跟朝廷对着干了。
没办法,崇祯只好又一次“投降”,到处抽人头,打算先凑个一万人马给吴甡,好歹哄他把督师干上再说。
没成想计划赶不上变化。四月二十八日,在清军即将出塞之时,明军追击清军到了怀柔螺山脚下,双方打了一场大仗,结果明军大败,损兵折将数万人。这下,就算逼死崇祯也拿不出人马来给吴甡了,于是他和老吴之间只好继续这么耗着。
到了五月底,又传来了张献忠攻克武昌、楚王全家被杀的噩耗,崇祯的心态终于崩了,下旨把老吴逮捕入狱,判了个充军流放。这老吴躺着都能中枪,可见此时的大明王朝有多烂了。
崇祯折腾了半年多,督师的大印还是没送出去。
六月初七,他下旨任命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为督师,并且派人转告孙传庭——你老兄可是下过诏狱的,皇上的任命你必须接受,否则就想想大牢里的滋味。
三年诏狱确实是把老孙给搞怕了,此刻他心里纵有一百个不情愿,也得硬着头皮上了,所以他就成了新任的督师。
这督师是当上了,但老孙心里是门儿清,自己除了陕西的军队,其他各路人马根本就指挥不动,尤其是左良玉。就靠陕西的这点人马要去跟手握七十万人的李自成硬刚,想都不用想。所以他也是各种能拖就拖,能耗一天是一天。
他想拖,但崇祯不准他拖。
五月初清军出塞之后,京畿的警报暂时解除了,崇祯回过头来又开始要对李自成“大张挞伐”。几天一道旨意,要孙传庭尽快出潼关和闯贼决战。而老孙自去年十月在郏县大败而归,好不容易又招募了一批新兵,积累了点粮草,但训练不足,军械奇缺,要拉出去打大仗肯定是白送人头。
但现在不仅是崇祯在逼他,陕西的官绅也在背后捅他的刀子。
自老孙回到陕西之后,重新开始搞“清屯”,侵犯了不少官绅的利益。于是这些人纷纷动用朝中的关系,在朝中制造舆论,说老孙在陕西“玩寇靡饷,秦人日在汤火中”,甚至说老孙“拥兵自重,心有不臣”。舆论造多了,就传到崇祯耳朵里,崇祯更加火大,一天一道严旨催促老孙出关。不出,不就说明这些传言都是真的吗?尽管兵部侍郎张凤翔上书劝谏,说“皇上只此一副家当,未可轻动”,但崇祯已经等不及了。
内外夹击之下,老孙终于扛不住了。他想来想去,如果自己死顶着不出关,估计大概率又要去蹲大狱,大牢的滋味他是尝够了。那如果出关呢?目前陕西的全部兵马有十来万人,除去分守城池的,大概能抽调出七八万人,再加上就近征调的河南兵,勉强能凑十万人。左良玉那边虽然指挥不动,但他毕竟有二十万人在那里,多少也能牵制住李自成一部分兵力。李自成虽号称有七十万人,但实际战兵大约二十来万,除去监视左良玉的和分守各地的,能拉来和自己对决的最多也就十四五万人,兵力差距不算大。我军只要稳扎稳打,不要再像上次那样冒进追击导致部队失控,多少也能收复一些失地,打几个小胜仗,就算灭不了李自成,好歹也能向皇上交待了。
怀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七月初九,孙传庭向崇祯上书明确表示,“臣已决心遵旨克日出关,荡平闯贼,恢复中原”。
八月初一,孙传庭率部下众将士在西安关帝庙正式誓师出征。一场明朝与李自成的大决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孙传庭吸取了上次郏县之战的教训,为此次出征特地打造了二万多辆“火车”——这是一种靠人力推着走的小型战车,车上一面装有木板,可以挡住箭矢和弹丸,作战时把车连在一起,木板向外,就能迅速形成一座营垒,士兵可以躲在车后射击,既能防对手骑兵突击,又能防自己的士兵跑散。车厢内还能装载几十斤粮食,这就大大减轻了后勤辎重部队的压力。
而在选将方面,孙传庭选择的还是上次郏县之战的原班人马——高杰、白广恩、郑嘉栋、牛成虎四个总兵官悉数上阵,毕竟现在陕西勉强能用的也只有这几个老哥了。只有上次坑了老孙的左勷被排除在了名单之外。
八月初五,孙传庭大军走出潼关,进入河南境内,传令让河南总兵陈永福率军前来会合。
此时的河南全省,开封已被淤泥陷没,其余地区基本都在李自成控制下,只有黄河以北的彰德、怀庆、卫辉三个府还在明朝手里。河南巡抚衙门就设在了怀庆府。河南巡抚秦所式是个胆小的人,一听说李自成的人马在黄河南岸活动,可能要北渡黄河,吓得马上给陈永福下令,要他带兵回来守卫怀庆府。
此时陈永福已经率军渡过了黄河,同老孙的军队会了师,现在突然巡抚大人来了命令要他回师,这就让老陈做了难——自己是河南总兵,巡抚大人是顶头上司,但老孙是督师,河南也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回不回师都得得罪一个上级领导,这可咋办?
在老陈自己来说,当然是愿意回师的,毕竟现在李自成势力这么壮,谁也不愿意去和李自成硬刚,回了黄河以北多安全啊。想来想去,陈永福就以秦所式的命令当挡箭牌,给老孙去了个函,说自己奉巡抚之命北返,大人您多担待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