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阵地,美军第三、第四师见顽敌终于撤离战场,纷纷欢呼雀跃。

然而,这并非志愿军彻底败了

而是他们故意采取分批阻击、循序渐进的战术

目的是拖延敌人的进程,为大后方争取更多时间。

事实,这片地区地形并不利于大规模军团作战

补给线又过于漫长,对于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美军反而是一大劣势。

135师撤至134师第二道防线,美军第3、第4师紧追不舍但被牢牢挡住,寸步难行。

其他战线志愿军也遭美军疯狂反扑,、

双方互有伤亡,但美军略占优势。

1951年2月17日,为应对美军猛攻,志愿军和北韩军在“三八线”附近部署三道防线。

预期每道防线坚守25天,总计2个月,为后续部队集结和反击做准备。

仅2天美军就对第一道防线发动总攻

志愿军顽抗下进展缓慢,花半月推进至横城。

3月7日,美军5个军集中力量猛攻第二防线

再次被志愿军挫败,半月后拿下高阳。

3月底,华志愿军和北韩军完成阻击防御后,全员转移至“三八线”北部。

新入境的志愿军第3、19兵团直接在“三八线”北集结完毕。

第三、第十九兵团到来,宛若及时雨解了志愿军的燃眉之急。

美军见己方节节失利,虽勉强守住阵地,

却再难跃马扬鞭,不得不停止进攻。

“三八线”,双方僵持对峙,

彼此如临深渊,警惕肃穆,生怕一个不慎,战火重燃。

四月春和景明,战事暂时平静,抗美援朝战役随之画句点。

何雨柱眺望警卫连残破的连队旗帜,依稀还留有当初的朝气蓬勃。

自己从当初来这边只是想混资历的心态,

到现在一心希望跟着志愿军朝气蓬勃的部队打胜仗,保家卫国。

果然,战争是会改变人的。

那熊熊战火几乎吞噬了整个连队,当初的三十七人,如今仅存区区九人。

何雨柱的额角仍留有当年战斗中濒死一击的痕迹,

要不是穿了避弹衣,恐怕早已牺牲。

战后,军火终于停止,后勤的炊烟重新袅袅升起,

战士们分到了梦寐以求的烤土豆、面粉和腌菜。

虽然祖国此时正遭饥荒,

但这已是祖国能给予的最大补给了。

新兵渐次到来,连队旧伤渐愈,重新补足了原有人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