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相……单单把财政大权独立出来,成为一相,单单就这一点,就会对相权造成极大的削弱。”
卫国国君李康,想着自己朝堂中,若是将财政大权剥离出来另设一相,那么对丞相的权势将是毁灭性的打压。
“行政、军政、财政各自独立,再加上一个监察权,这样的制度下,想要成为权臣,怕是难如登天啊!”
大翊皇帝刘信同样也在想着这样的制度,若是想要成为权臣,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更何况威胁皇权了。
“正是如此!政务、军事、财政、监察四权并立,各部门之间互相不统属,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也只能事事按旨行事,权力大大削弱。从而达到了加强皇权的目的。”
“那这样的制度,都有什么弊端呢?”
卫国国君李康开口问道。
其他皇帝们见此也是纷纷追问了起来。
两府三司制在群中的皇帝们看来,已经是将相权分的足够的散了,对于想要加强皇权的众人来说,已经够用了。
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一下这种分权制度下的弊端所在。
毕竟三省六部制在制度上,在理想状态下是那么的完美,但是在实际的施用过程中,却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之后就变成了三省归一的状态。
那么也就说明了,并不是越分权越好的,而两府三司制度,同样是分权,那么一定也会有分权所特有的弊端。
其实身为皇帝,这些人的心中,对于这样的制度,心中已经有了一個大致的猜想,但是李康还是想看看李鸿运是怎么说,换句话说,就是想看看华夏历史,对这一制度的评价。
“其实弊端的话,还是要结合宋王朝来说的!抛去现实只谈制度就是耍流氓,那理想中的结果一定都是很美好的,就像三省六部制一样,在理论上来讲,已经是非常完美了,但那仅仅是理论上!
宋朝的两府三司制也一样,相权被大大削弱,导致这些宰相们只能事事听从皇帝,想要做出一番政绩,也会因为各方面的掣肘而失败。”
“第二,大宋的国政由于多个部门相互掣肘,比如说枢密院有调兵权,但是没有统兵权,光一个兵权,就要扯到三个衙门。两府三司之间又各自独立,导致不管是行政也好,军政、财政也罢,各自之间无法协调,不像之前统管六部,各部门之间因为上司的统一,也能更容易协调互助。
政出多门就会导致行政效率的降低。毕竟人多了容易扯皮,部门多了也是会推诿责任的,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
而宋代官员的职权,又没有明确的规定,皇帝往往在职官外,另派差遣执行任务,等于说是一个职权好几个机构一样,行政机构重复,也造成了冗官的现象,一没有效率,二又浪费财政,这也是宋代的官制的弊端!
还有一点,我要提醒一下大家,宋太祖为了防止大臣擅权,于是乎就鼓励御史台的官员弹劾大臣,台省相争(御史台和中书省)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这样的环境下,大臣们往往为求明哲保身,而不思进取。
这和第一条也是一样的,一旦受掣肘过多,办不了坏事的同时,也别想着会办多少好事儿。
然后最后一项,宋代追求的是强干弱枝,俩抑制地方势力,但是这样同样会造成地方积弱,最后得到的也就是以天才财富,铸就一个京师的辉煌,而地方上财政拮据,积贫积弱。”
反正后世我们的总结,就是这些,当然,毕竟是屁股决定脑袋,你们既然坐在了那个位置上面,我所分析的某些弊端,也许你们不以为意,甚至说可能都觉得算不上弊端。其中的利弊,还是要你们自己来权衡。”
看到李鸿运这么说,聊天群中的皇帝们,也不禁的有些沉默。
他们都理解了李鸿运话中的意思。
就最后一条地方凋敝,聊天群中的皇帝们,就不会有多少心理上的负担。
坐在了皇帝这个位置上,最重要的是维护皇权,打压地方权力,打压相权就像是与生俱来的天职,这么做,对于皇权,无论怎么说就是利大于弊!
地方积贫积弱,换取皇权的进一步加强,反正让何明来选的话,是十分乐意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