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掌管国家如果有道,国家就一定能长久。
“有国”即享有的、掌管的国家。古时封建制下,国其实是王的封地而已。
“母”即“道”。“有国之母”的意思就是治国有道。
这就是打牢基础、目光长远、能长治久安之道啊!
老子这持俭治国之道的确也很有道理,应该算立国应该注重的根本原则之一。
作为统治者,管理一个国家,量入为出,适当储备以增强国力是必须该考虑的。
国家中兴,不可躁进;代代持俭积累,终可府库充盈,想不强大起来都不行!
汉武帝有文景之治积攒的贮备,才能横扫匈奴。隋文帝一生节俭,也为杨广积攒不薄的底子,可惜杨广太会花钱了。
汉武帝花完祖上的钱就盯着天下豪强的口袋和商业利润,杨广则只能横征暴敛了。
至于历朝历代,不乏败家皇帝及贪官蛀空国库终取灭亡之例,就不足一一道来了。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此章老子是从巫的角度来说以道治国的好处。
史官之职应该源自巫师。
因为古时史官地位还是挺高的,统治者每遇大事必参谋于史官,连准备与别国打仗,一听史官说彗星(民间说的帚把星)划过不吉利,就仗都不打了。可见,史官还往往为统治者提供巫卜方面的服务。
老子作为史官,肯定对这方面是熟悉的。
但是,就老子著《道德经》可看出,他对治国的思考已经归于理性而不再迷信了。
至少他把偶然难测的鬼神(实际上即指偶发的天灾祸患)也归之于“道”所决定的了。
因此,这一章也可以认为是他就这方面的阐述吧!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最出名的名言。意指以“我无事”的态度,不扰民,任其自然发展,大国也很容易治理好的。
“小鲜”即小鱼。煎炸小鱼,不可乱翻动它们,否则会被翻得稀巴烂。这是以比喻的方式在强调要以道治国,别乱扰民。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这是说如果以道来治理天下,就连那些暗中左右着我们的“鬼”也不会灵光了。
此处的“神”不是神灵,而是灵验的意思。
古人迷信,认为冥冥之中有“鬼”在作祟,降下灾难,破坏人们的好事。
所以中国有很源远流长的鬼文化。当然,这源于古巫术。
老子此句说的并不是指“道”能压“邪”,而是表明了“邪”(即“鬼”,指那些偶然灾害)也是因道而生,归之于道的。
从现代哲学的角度说就是偶然反映必然,必然决定偶然。
总之,老子是想说,以道治天下,是可以避免灾祸发生或对人们造成重大伤害的。即使遭遇自然灾难,在德政之下,及时赈救,也可以尽量减轻灾害损失,帮助人民顺利渡过难关。
“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是说鬼不灵验了,它的神力就没法发挥出来,就不可能伤害到人们。
此句中第一个“神”承前一句仍是“灵验”的意思,第二个“神”则指的是鬼的神秘能力。
当然,由于古代农业技术落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极其欠缺,所以天干水涝这样的自然灾害是频频发生的。
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在科学知识欠缺的情况下,人们将它们认为是鬼神作怪太正常不过了。
老子所说“以道莅国,其鬼不伤人”固然有很大唯心地安慰大家的成分。但若从施行德政出发去看,积极救助与组织救灾,是可以尽量减少损失,使之能在大家承受范围内的。这样去看,老子又没有乱哄人。
只是老子在此处好像还没有想透这些,故并未说明。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即是:非但鬼的神秘能力不伤害人们,圣明的统治者也不会伤害人民。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就是说鬼(灾祸)和统治者两样都不伤害人民,那么,人民就享受到了德的恩泽了!
“德交归焉”即“把德的恩泽交付给人民了。”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老子是意识到了自然灾难与统治者的剥削和祸害是对人民侵害最主要的两个因素的。
所以,老子强调作为统治者一定要“慈”,就是希望他们不要侵害百姓。非但不侵害,还在面临灾难时救助百姓,那样就真正能实现“两不相伤”了。这对于老百姓自然是太好不过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