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冬,一支古怪的马帮商队,冒着大雨,顶着浓雾,走进了姜寨。
队伍赶着几匹瘦马,每匹马背上都驮着两只巨大的竹篮,竹篮口被灰色帆布盖着,不知道里面放着什么东西。
马帮的出现,引来了所有乡亲们的好奇。
因为这里是中缅边境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边缘,深山叠嶂,交通不便,基本上都不会有外人来到这里。
姜寨的冬天并不下雪,气温也不算太低,但却总是有铺盖地的大雾。
大雾每天都有,好的时候,中午十一、二点就能散了,要遇到阴天、下雨天,方圆百里整天都会笼在白乎乎的大雾里。
每逢大雾天,谁也不敢乱跑。
这里仅有的路全是村民经年累月踩出的羊肠小道,一起雾,谁也分不清东南西北,敢乱跑,指不定一头就扎进深山喂了野兽。
即便没遭野兽害了,十有八九也走迷糊了,困死在山林子里。
所以说,冬天的姜寨,别说外人不会轻易进来,村民也少有出山的。
可如今,村里来了队马帮。
一开始,村民们以为他们是迷路了误打误撞走进来的。
可人家没在村口停多久,遇到村民开口就打听“陆三爷”家在哪儿?
陆三爷在姜寨可是个出名人,他曾是大箐岭地区最有胆识的猎人。
早些年间,他时常孤身出入大箐岭,整个大箐岭的野物,小到狡猾的野兔、野鸡,大到凶猛的野猪、野熊……就没有陆三爷打不下来的。
他也是整个姜寨见过世面最广的人,年轻时经常出山,甚至出境,与各地野货商、大老板多有结识。
当然,那也是建国之前的事了,如今陆三爷年近七十,早就不进山了,近年来大家法律意识渐渐加强,手里也没留着啥稀奇野货了,却不知道,这伙马帮商人寻他做什么?
当下就有热心肠的人引着马帮,前去敲开了陆三爷家的大门。
正是寒冬,三爷正惬意的靠在一把藤椅上打盹,双腿间夹着一只炭火烧得通红的“烘篓”。
这烘篓是西南方的一种取暖工具,用竹条编个带提手的篓子,里面放个陶土盆子,烧上火炭,冬天拎了去串门也不觉得冷。
藤椅边那张年代久远的方桌上散落着一小堆煎熟的南瓜籽,还有半杯略带浑浊的烧酒。
显然,突然出现的马帮坏了老爷子喝酒的兴致,他从藤椅上直起身来,吐了嘴瓜子壳,没好气儿的问:“干啥?我这儿多少年不出野货了?早没干这行当了!”
马帮首领是个留着络腮胡的年轻人,约摸三十岁左右,样子有些像外国人,多半是个混血。
他面无表情的说:“我们要去青冈栎林!需要个向导。”
陆三爷神情惊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他说:“别处问问吧,我年纪大了,进不了山了。”
那络腮胡瞥了三爷一眼,叫手下的人将马背上的竹篮卸下来,搬进了屋里。
一共十二只竹篮子,络腮胡从腰带上抽了把亮晃晃的短刀出来,逐一划破竹篮上绑着的帆布。
黄澄澄的玉米粒儿映入视线,陆三爷再度惊诧,此时,他已经基本确定了眼前这伙人的身份。
满满十二蓝子玉米放在屋里,络腮胡没说话,面无表情的看着陆三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