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安全是国家头等的大事。

刘佋原先也是这么以为的,但是现在他明白了,这就是忽悠傻皇帝的话。

从刺杀案后这几天就可以看出来,对刘佋的安危上心的,只有江淑以及后面的江家,董家,以及邓家,裴巡算半个。

真正关心刘佋的人寥寥无几,大臣们只是象征性的摆了个姿态,上几本奏书痛骂贼子,请求严查之外大部分的人只关心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所以皇帝的安危在某种程度并不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而是皇帝个人的头等大事,不过因为皇帝是国家的“头头”,所以才显得如此重要。

譬如前世的某个朝代,一个太医接连送走皇帝,竟然安然无恙,全身而退安享晚年去了!事后即位的皇帝想追究他,都被大臣阻拦了下来。

只能说大臣很多时候并不关心皇帝的安危,也并没有“君父”的概念,这种话只不过是为了实际上约束皇帝,而为自己开脱的谎话。

刘佋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不愿意去直接接触大臣。

除了刘佋这样的穿越者和部分天赋异禀的幼帝,甚至是成年的皇帝,都在这种事情上面辩不过大臣,很多时候,你知道他在瞎扯,但是你都不可以明确反对他。

因为在政治上,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才是正确的,实际上作为皇帝,你知道他骄奢淫逸,或者其他事情都没有用,只要没有实质性证据,他就跟着你胡扯,你也办不了他,当然太祖皇帝和武帝这样的人除外。

所以刘佋从来不轻易下场扯皮,而是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三公,以及位高权重的大臣,让他们去扯皮打架和稀泥,自己只需要在后面看着就行。

毕竟这些重臣也是从下面干上来的,都是官场斗争中的优胜者,他可不会听你这些冠冕堂皇的忽悠和搪塞,直接就告诉你皇帝的暗示,要是不听怎么办?

那好,滚蛋回家吧!

刘佋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击部分大臣,所以让江充领了命令去有司协助查案,这样大臣就没话说了。

朕都被刺杀了,派个太监看着查案你都不让?

这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等大家都习惯你派个太监看着的时候,再立为定制,创立一个新的组织,就顺理成章了。

前世某朝的“内阁”就是这么来的,趁着皇帝年幼,先实际上这么做,再去求个名义就简单的多了,这一招刘佋准备借用过来用在大臣身上。

可以说是来自两个世界之间大臣的内斗,“哈哈”想到这让刘佋开心不少。

……

清晨,刘佋让江充协助查案的旨意通过尚书台下发到了御史台。

大燕朝管查案的是御史台下面的洽书侍御史钟邰———有着一搓滑溜胡须,大腹便便,看起来和善的中年胖男子。

“江公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