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园之所以以四季为名,皆因园中分四个区域,分别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季特有的奇花异草为景。

现下对应时节,开放的正是夏季区域。

斑驳光点洒在青石小径上,蝉鸣声此起彼伏,阵阵微风迎面吹来,带来一阵荷花的清香。

心中一动,前行不远,一个开满睡莲的池塘映入眼帘。

睡莲静静浮在水面上,随微风摇曳,惊起停歇的蜻蜓掠过水面,掀起一圈圈涟漪。

这一幕与他刚刚抄写的《小池》所描绘的景色,十分吻合。

那带路小厮不懂诗,但眼前一幕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太过贴切,不由频频回头偷瞄苏尘。

与此同时,苏尘的诗稿,也被中年文士安排小厮,以最快的速度送入园中柳公子处。

诗会还没有正式开始,眼下是入场阶段,所以柳公子此刻正陪着一众来捧场的少爷小姐。

他今年十岁,得益家学渊博,小小年纪便文采斐然,因年龄不算大,所以还不用男女大防,和一众小姐待在内院。

当然外院的各家少爷,他也不会怠慢,时不时就出去活跃气氛,加上还有林老爷家公子作陪,气氛十分融洽。

内院池亭中,十来位莺莺燕燕围坐几桌,身旁都跟着各自的俏丽丫鬟,手中拿着精巧罗扇,言谈间罗扇遮挡樱唇,举止优雅。

却是还有柳公子等年岁尚小,别家的男孩在,要顾忌女儿家的形象。

毕竟今日没有家中嬷嬷在,只是女子,可以放开一些天性。

小厮一路小跑将诗稿送至外院,此时柳公子正在内院,于是在侍女入内禀报期间,诗稿已经被外院少爷们传阅。

待柳公子出来,见到的便是众人对《小池》赞不绝口的一幕。

“柳贤弟,你来了,快来看,此诗四句二十八字,以小写大,视角独特,文字生动清新,描绘的夏日池塘景色,层次分明……”

这位情绪激动的人,是柳公子相熟好友,虽然两人年岁相差足有八岁,但因诗相识,引为知己,年岁根本不是问题。

“赵兄,莫急莫急,小弟这就看看到底是什么惊世之作,让你如此激动。”

环顾一圈,将众人神情收入眼中,柳公子心中暗自称奇。

在场众人,除了极个别是凑热闹,或多或少在诗词一道上都有真才实学。

有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学创作涉及个人思想,情感的表达,这些主观因素让每部作品各有独特魅力,难以用客观标准衡量优劣。

简单来说,就是一部作品,很难让所有人都喜欢。

此间之人自然代表不了天下人,但观其神态言谈,也能知晓这首诗不是凡俗之作。

念及此,柳公子下意识正了正衣冠,上前捧起诗稿,并轻声念诵出来。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好!”

“此诗全篇都是夏日中随处可见的平凡景物,泉眼,树荫,小荷,蜻蜓,却交织成一副不平凡的画面,来人啊,笔墨伺候,我要将这美景画出来。”

之前被柳公子称为赵兄之人闻言,提议道:“柳贤弟一人作画,难免无趣,不若有兴趣的,都来画上一画,到时候选出最好的一副,配上此诗,岂不妙哉?”

“妙极,小弟自问丹青尚可,笔墨伺候。”

在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好几个对画技有信心的少爷,都让小厮拿来笔墨,一边看诗,一边作画。

这期间,有人摘抄了一遍《小池》留下,原稿交由侍女送入了内院。

此时亭中都是女眷,小姐们大胆了些,聊起女儿家的趣事,莺声燕语,好不欢乐。

在场小姐们家世非富即贵,并不像百姓女子大字不识。

这首《小池》文辞细腻,她们传阅后,也是十分喜欢,热烈讨论起来。

“这诗写的真好,你可知是何人所写?”

“回小姐的话,听外头的小厮说,是一名十一、二岁的小道士所写。”

“道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