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段淼昱知道小邓子是奉命在后花园看管,立刻让他进来,甚至都不让他行礼,就连连催促他讲述后续。

小邓子举起手,绘声绘色:“我在后花园看到负责回报的官员都赶了回来,从三品的红袍就有六个,绿袍有十几个。

这些人白天的时候还敢为难我家殿下,现在一个个脸色发白,浑身颤抖。小邓子我看的开心极了。

其中还有一名红袍官员不信,亲手拆开油布,砸开弩弓,发现里面铭文跟七殿下发现的一样,真是栽赃,当场就瘫软在地上,周围人怎么都扶不起来。”

段淼明知道小邓子不认识这红袍官员,猜想多半是大理寺左少卿步万松。他这次主审东宫逆谋案,证据凿凿的要上报,结果就被自己来了一次逆转。

小邓子站在大殿中央,模仿下诏的太监。他本就内侍,声音微尖,说话声音跟宫中来人一般无二:“上谕下,太子无罪,此次办事官员无论品级,无论贵贱,尽皆脱去官袍,下狱。”

东宫段淼昱甚是高兴,准备掏出什么东西赏赐小邓子,摸了摸身上什么都没有。转念一想,回头重重酬谢七弟就是,也等于赏这讨喜的小子。

正要将先前话头重提,突然千虑殿外人声鼎沸,口令声一声声传来,禁军一队队向外开拔,整齐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从殿外进来三人,领头的正是殿前太监汤高年,身后是两名内侍,手上各提一个食盒。

太监汤高年一进大殿,立刻说道:“有圣上口谕。”

东宫段淼昱慌忙上前跪下,齐王段淼阳踱上几步在东宫段淼昱身后跪下。段淼明磨磨蹭蹭,慢慢的在齐王段淼阳身后跪下。小邓子早就在一旁匍匐在地,额头紧贴金砖。

东宫段淼昱和齐王段淼阳高声问安:“儿臣恭请圣安。”段淼明跪在最后面,嘴动了动,一点声音都未出。

太监汤高年回道:“朕恭安”。

到这里一套流程才算走完,太监汤高年才开始传口谕。传口谕意味着太监用自己的嘴复述皇帝的话,精髓在于口气和语调必须跟大正皇帝一致。

汤高年伺候大正皇帝几十年,下口谕这种事情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一张嘴就是活脱脱的大正皇帝。

可惜是无吉吉版本的大正皇帝,段淼明心中讥笑,对于自家老头子,段淼明没有半点好感。竖起耳朵听,通篇都是办事的大臣有问题,‘朕错了’三个字,从头到尾都没有听到过。

至于补偿,只是让内侍送来的燕窝莲子羹和阿胶银耳汤,给太子补血益气。

好不容易听汤高年啰里啰嗦将口谕传完,段淼明蹭的一下站了起来,准备回到座位上。谁知那老太监又笑眯眯的说道:“七郎,还有单独给你的口谕。”

东宫段淼昱、齐王段淼阳满脸羡慕的看着段淼明,老太监汤高年则满面慈祥的望着段淼明。

又要跪吗?算上先前下诏书训斥东宫的圣旨,今天从早到晚不知道跪了多少次了。

想起供桌上的圣旨,段淼明不由的扭头看了去,供桌上空空如也。

果然,两名内侍已经悄悄将那圣旨收回。

段淼明扭头看供桌的动作很大,这三人却没有半点反应,神情依旧,没有一个人向供桌方向看过一眼,就像段淼明在原地没有半点动作一样。

汤高年笑容满面:“圣上听七郎的事情听的很认真,特意让老奴给七郎单独传口谕。七郎,老奴多一句嘴,是赏赐,是好事。”

赏赐?是钱吗?

还有两年才能受封亲王,到时才有亲王府邸和亲王俸禄。如今按大楚律,算未成年,住宅只能叫居,现在的玉澜居,十二进,总共六亩大,下人不过三十余,过的紧巴巴。

后世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么小,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在这世也一样,又不是亲王,哪需要那么多开销?内侍省拨过来的月钱仅够基本开销。导致原主隔段时间来东宫打秋风,就是打着省钱的主意。

是赏赐,是好事。

这两句话如同天籁。

段淼明满怀欣喜的跪了下来,低下头真心诚意的走流程问安:“儿臣恭请圣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