堺雅人主演的电影《鎌仓物语》在国内上映时,以“浪漫幻想”“仿佛《千与千寻》真人版”作为宣传口号,但本质上却是个满溢着中年危机的凄苦故事:
贫穷的推理作家一色正和,人到中年还是个小透明,主编说要撤他稿就能立即撤他稿,说让他赶紧交个稿子补“天窗”他又得马上去补天窗。他的责编本田先生也是贫病交加,还有个年幼的女儿,本田病死之后,妻子连这个月的房租都交不上……太惨了,我说不下去了,总之这两位悲惨中年只要站一起合个影,就能立即成为《下流社会》或《低欲望社会》等反映当代日本经济低迷现状的严肃书籍的封面。
然而镰仓是人与妖怪和谐共存的所在,正和这样的高龄小透明作者也会被实习女编辑亚纪子一见钟情,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缠绵数百年的爱恋。婚后不久,亚纪子神秘失踪,正和在狐狸警官、河童警官与自家那位一百三十岁的家政妇奶奶的帮助下,搭乘江铁电车前往黄泉,找到了几百年来一直阻碍他与亚纪子爱情轮回的大妖怪“天头鬼”,用想象力决斗,最终依靠穷神送给他们的碗逃出生天。至于本田呢,他死后为了照顾妻女变成了青蛙妖怪努力赚钱偷偷寄回家,虽然无法与妻女相认,但那份真挚的感情却至死不渝、从未褪色。
妖怪的存在,使这个本该加入《无缘社会》《女性贫困》《老后破产》豪华套餐的故事变得温暖,鲜艳,就像寒冷阴晦的冬日旧宅,乌云突然散去,暖暖的阳光照下来,废弃庭院中开出了明亮的花朵。
不过,回顾东、中、西若干文明的文化发展史,妖怪虽然向来是各类传说野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起初并不是这么温馨感人的存在。狼人、吸血鬼、无头骑士、僵尸、狐狸精、猫又、河童等等各种妖怪,现在都能自由平等地出现在万圣节游行的队伍中,但归结起来风格走向又各有不同:
欧洲传统文化将各种妖怪都视为需要被打倒、被净化的邪恶之物,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吸血鬼,它的传说起源于古代东欧,起初都是丑陋不堪的妖怪形象,在1819年的一部小说《The Vampyre》中最早以贵族的形象出现,但仍然在好莱坞电影里当了多年的恶心反派,直到1976年的《夜访吸血鬼》小说原作发表后,它才渐渐变为《暮光之城》《吸血惊情四百年》等作品中高贵、优雅、苍白、冰冷的模样。
或者说,吸血鬼已成为欧洲古代贵族本身的异化形象:美丽优雅,充满暗黑而糜烂的魅力,住在华丽的城堡里,以凡人的血肉为食……凡人看他们,就像佃户看领主。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子不语怪力乱神”,然而既然大部分凡人达不到孔夫子的境界,自然可以随意胡说八道。早在《西游记》甚至唐传奇的时代,中国传说里的精怪们就已经有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升学”渠道:首先是世间万物皆可成精,主动方式靠吸取日月之精华,被动方式靠神仙点化。成精的初阶是口吐人言,然后是化为人形,有些妖精在这个阶段开始“辍学”干坏事比如占山为王偷吃小孩,有些妖精会在这个学期投胎为人报恩修行,从白素贞(白蛇精)到林黛玉(绛珠仙草)都是这个路线。但也有些妖精绕过了尘缘纠葛跳进天才班,直接实现终极目的——修炼成仙。如果没能直接成仙,也可以当神仙的坐骑或神仙的宠物。
当然,在修炼成仙这条“高考独木桥”之外,也有很多妖精选择了其他的生活方式,比如《捉妖记》里被人类收养的胡巴,或者《浮生物语》里开店过日子的老板娘——中国传说里的妖怪生活,就像是人类社会之外的另一个社会,并且还吸取了道教佛教神话传统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观念,因此,在妖怪的世界里也能找到人类世界的一切恩怨情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