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心理老师,愿意理解她、开导她。最终,她也与巨人(也就是是她心中“死亡”的化身)和解,拥抱了母亲,接受了死别,寻回了友谊。

但是,在不理解她的大人们看来,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被同学霸凌小事一桩,幻想设定荒诞不经,逃避与“丑化”母亲大逆不道……大人一旦忘记童年真实的模样,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至今还记得,小学低年级的某天下午,我去爸爸的工作单位玩。当时他在市内的一家国营农贸市场当职员,那里摊位和库房都很多,工作场地很大。进了农贸市场,我好奇地四处张望,爸爸的一个年轻同事说要带我到处逛逛,然后逛着逛着,他就把我锁在一个杂物间里,自己跑了。

我的反应当然是大喊大叫、大哭大闹,却无人应答。天色渐晚,杂物间慢慢被黑暗吞噬,散发着霉味的角落深处似乎有窸窸窣窣的动静,这一切都令人害怕。

我不再哭喊了,我想可能所有人都把我忘了,我会永远留在这片肮脏的黑暗中,成为老鼠和苍蝇的食物。

然而那个年轻同事又出现了,他用钥匙开了门,像是怕我会打他一样,嘻嘻哈哈地笑着跑了。之后我自己找到了爸爸,说“叔叔把我锁起来了”,他也没当回事,毕竟我没有受到任何实际伤害。

在我平平无奇的童年中,当然也有许多快乐的回忆,可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这件讨厌的小事。

你说一个有正当工作的成年人把同事的孩子锁在杂物间里能有什么坏心眼呢,不就是想体验恃强凌弱的快乐,不就是想看孩子哇哇大哭惊恐害怕的脸,不就是想用一两句轻飘飘的“逗你玩呢别哭了”来逃避责任吗?

当时的孩子(比如我)比较傻,现在的聪明孩子如果遇到这种人,只怕当场就会问:“叔叔,你会把你的老板关在杂物间里玩吗?”

对现在的我来说,那只是一间小小的杂物间,我可以打电话求救,可以在获救之后用法律和社会舆论为自己伸张正义,甚至可以直接一脚蹬开杂物间的门,举着门走出去炫耀自己的健身成果。

但是孩子的痛苦与无助就在于,就算付出全部的努力,也不一定能战胜困境;就算喊得撕心裂肺,也不一定能得到帮助——这困境也不一定是芭芭拉所经历的父亲离开、母亲病重,它也可能只是一些普通的脆弱与不堪,比如讨厌的同学,不理解自己的父母,古板的老师,怎么也提不高的成绩,无法实现的愿望,难以摆脱的贫穷、令人不适的居住环境……整个世界就只是家和学校之间的这么一小块地方,就只有环绕在身边的这么一小撮人,锻炼变强需要长久的规划和时间、金钱,远走高飞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成年人的身份,如果改变和逃离都办不到,对孩子来说,目前的困境就是永恒的困境,每一个难题都是可怕的巨人,杂物间也仿佛是无限的深渊。

其实如今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大人说“一点小事”说得也没错,只是这话不该这么说。与其告诉孩子“你的苦难无足挂齿”,不如告诉他们,这一切很快都会过去。

对学生时代来说,三五年就是半辈子,但在成年后的世界里,这些时光真的转瞬即逝。不会有人对你说“26岁不努力27岁就来不及了”“38岁不做这些事就晚了”,你的未来还有大把的好日子,你的天地无限宽广。“长大了就不能看动画买玩具追逐梦想了”之类的话是假的,但“等你长大了你就可以想去哪里去哪里、爱干什么干什么”都是真的。

长大没有什么不好,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不要成为那种过分美化童年来逃避当下的大人,也不要成为那种欺凌孩子来取乐的大人,理解孩子的痛苦,永远记住那个小小的芭芭拉,与可怕的巨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