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爱好
在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以前,张彬是以听广播、学外语等打发时间,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他就经常到电脑室里去练习打字,和一个王老师,差不多每天的业余时间就长在了电脑室里。
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只是觉得它挺好玩的,就开始练习打字,后来学校联网了,每天只有半天的时间。张彬就把事先写好的电子信,通过互联网,发往世界各个广播电台,他是喜欢学习的人,这个先进的通讯工具,他很快就掌握了。有一次,他收到了一封非洲的来信,他想了又想,没有和非洲通过信。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些邮票和一封用英语写的信,大致内容是说:知道他喜欢集邮,给他寄来一些各国的邮票,还不让他知道写信的人是谁,也没有留通信地址。张彬就纳闷了,怎么还有这样的人?给别人写信也不介绍一下自己还不留地址,这让张彬很为难,没有办法,他只好把这件事记在心里,默默地感谢这个远方的朋友。“他是怎么知道我的呢?”这个问话经常在张彬的脑袋里浮出,至今他也不知道,这封信是谁来的。呵呵,世界真的太大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人都有。
后来,他的朋友给他寄来了各国驻华大使馆的通信录,告诉他如何索取这些大使馆的中文资料。于是他又通过书信和电子信和许多大使馆都取得了联系,收到了很多大使馆的中文资料,有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秘鲁、西班牙、匈牙利、印度等国的书籍和学习资料,特别是美国大使馆一次性地给他寄来了一大捆书,有几十本,而且还是双份的。只是这些书都是文件性的,不是学习课本,但他也十分地珍惜。有时,他还会向人们炫耀:“美国有一个大联合国,我家有一个‘小联合国’。”是的,他收集的那些外国邮票和书籍、画报等放在一起,真好比是一个小联合国了。
在过去到学校送邮件的邮递员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第一个认识的都是他,因为差不多每天都有他的信。来了外国的信件,邮递员看到他都和他点头示意。那时,刘老师也经常和她说:“张彬,你别光想着天天写信、搞集邮的,记得看孩子。”
“这个你放心,我不会忘了看孩子的,但是写信也不会耽误的。”
“你呀,怎么就爱上了这一口呢?”
“兴趣,主要是兴趣。另外,等我女儿长大了,看到那么多的外国邮票,她会高兴的,到了她那个年代,说不定这个东西就升值了呢,也是留给她的一份财富。”
“不管怎么说,你得照顾好小李和孩子。”
“会的,会的。”
在板房住的时候,李佳英就养了一只猫。上世纪八十年代还不是很富裕,每月工资几十元钱,当时也有两个比张彬小几岁的男老师,每周差不多都要到他家去吃顿饭,哥仨在一起喝点小酒,他们俩两三块钱买一只烧鸡,拿到张彬家里去吃。你们都想不到,他们那些年吃了多少只鸡,最后,连猫都不愿意啃鸡骨了。
由于当时的生活水平都低,其实那时候能够吃到一只烧鸡就已经很满足了。哥几个也是有话就说,他们也经常围绕张彬的爱好展开话题探讨论。
老师A:“老张,我看咱学校你来的信最多,你天天写不累吗?”
张彬:“累胳膊、手腕子,信友多,写的信就多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