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振业才子人设走向巅峰之时,有这么一张照片突然公布在网上。

这张照片是在一个局促的医疗机构拍摄的。周围是白色的墙皮,陈旧的摆设,窗外诡异的光影,镜头的中心,是一个椭圆形的崎岖脑袋。

这个人头发被剃光,只有一层青皮,眼神呆滞,嘴角流着口水。

这个人正是陆振业的前妻蔡氏。

而和这张照片一起公布的,是一张死亡证明。

死者是陆振业的亲生儿子,陆时君。

这两张照片公布的时间点极为微妙。

《他曾为了艺术“抛妻弃子”》在发布初期表现平淡。

因为陆振业已经离开娱乐圈多年,很多年轻人对他没有任何了解。他们根本不知道陆振业在中国影坛什么地位,也不明白他再次出山意味什么,更别提他的电影对艺术有怎样的贡献。他们读这篇文章只是抱着八卦的心态。

这篇文章的传播速度也控制得恰到好处。慢慢深入人心,而不是短时间狂轰乱炸。这需要极强的耐心。

几个月过去,也许很多路人依然不了解陆振业,但他们提起陆振业,都会想到这件往事,然后唏嘘一下。

这时《山河有春》迎来了宣传期。于是这篇文章开始发力。

它和其他宣传通稿混在一起,在网上狂轰乱炸。

对方不知道在舆论场投了多少钱,让这篇文章和解读它的自媒体以很高的比率出现在人们眼前。以至于每个人在刷抖y、微b、小h书的时候都能看到。

人只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当同样的信息重复出现,他们会开始疲劳,感到无聊。如果这时候继续被动刷到这些信息,他们甚至会感到愤怒。他们的主观意识还会给他们一个强有力的道德理由:这么点小事用得着浪费如此多的公共资源吗?

不过是一件几十年前的旧事,不过是为了一个电影,天天刷天天刷,占用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这个世界有的是比这点陈芝麻烂谷子更重要的事,有比陆振业更值得敬佩的人,陆振业这样大张旗鼓,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而且不是宣传电影么,干嘛总宣传他个人的事迹?电影是集体劳动成果,他总是把自己的往事当宣传资料,是不是有点自恋了?

就在大家开始对这件事审美疲劳,甚至有人心生愤怒的时候,两张照片在网上曝光。

人们对陆振业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好感,瞬间坍塌。曾经那些赞美,都是泼在柴火上的油,这一下全点燃了。

这两张照片怎么回事?

爆料者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