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民族发展处于多条岔路口。诸子为之消得人憔悴,著书立说无数,奔走呼号,或力图恢复旧秩序,或主张开创新纪元,或支持称霸打仗,或主张变法自强,或主张统治者熄灭欲火,或疾呼兼爱非攻,各种救世方案,闹闹嚷嚷,乱乱哄哄,如天上星辰,虽有光芒,却难以照彻尘寰。渊面黑暗的现实需要一道猛烈的大光。过了几百年,儒家屡屡碰壁,道家玄之又玄,墨家烜赫一时,兵家火上浇油,声音都已经低下去,再低下去,诸侯国的数量在迅速减少,大一统的足音从函谷关外已渐行渐近。思想界的各种争论似乎也在趋同、折中,走向统一。只不过不知道这统一思想界的历史任务将落于谁肩。

风雨飘摇的韩国,有一个贵族知识分子为自己的国家日夜忧戚,想做补天之石,却屡感撼动本国黑暗的铁屋子的无力。他呐喊,彷徨,孤独,苦闷,竹书上写下十余万言强国良策,韩国小朝廷依然如死水一潭,毫无反应。直到一声惊雷传来,秦王政要对韩用兵!而造衅之端居然是要得到韩国的这个贵族韩非子。

韩非子何许人也?他是韩国王室的诸公子之一。就是说他不是太子,但也是韩王的儿子。他在众多公子中普通得像一株草,而且说话口吃。他曾经似乎很关心国家。但韩王没耐心听他结巴,两句话就把他打发了,后来这个韩非又来过很多次,韩王对他写的谏书都是随手一扔。后来这个韩非就不再来了,据说是关在屋里写书呢。可是现在秦王居然为了得到他不惜重兵犯境!怎么办?怎么办?既然秦王想得到他,那就赶紧把这个韩非送去吧。怎么送呢捆起来送?据说,秦王很重视他,他要在秦王面前说韩国一句坏话,秦王还是会用兵的,所以,这肯定不行。包装起来送那其它诸侯国怎么看?韩国的国格何在?韩王君臣合计来合计去,最终想到一个好主意。韩非不是爱国吗?面临国家危难他应该挺身而出,那就派他出使秦国化解危局吧。何况此事是因他而起。

计议已定,韩王把韩非叫来,跟他一说,韩非应允。韩王又特地嘱咐,到了秦国一定让秦王高兴,不要急着回来。只要秦王高兴,多住个一年半载也没关系。韩非表示同意。于是,韩非奉命西入秦国。韩王得一夕安枕,压城的黑云暂时退去。秦王则倒屐迎客,把韩非子待若上宾。

那么到底是什么令秦王对这样一个韩非如此重视呢?原来,韩非子虽然笨嘴拙舌,口吃结巴,但笔杆子却相当的了得,堪称大手笔。他只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若论著书立说,那真可以说是万中无一罕逢敌手。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本国对他不屑一顾,外人却视若珍宝。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这跟后来刘皇叔想见诸葛亮是一个心情,跟吃了一个好吃的鸡蛋而仰慕下蛋的老母鸡也是一个心理。总之,秦王政如愿见到了韩非子,一番仰慕之情表达过后,韩非子语出惊人。这个惊人是反差之惊人。具有那样一个洋洋洒洒汪洋恣肆的文笔的人说起话来居然这么卡!我们不知道这次见面秦王政给韩非子打几分,但根据后来的最终结果,我们推想分数不会太高。况且韩非子和他的韩王不会玩欲擒故纵,人家一要,他们就给,来得太容易会导致不珍惜。

总之,这是个敏于事而笨于言的人,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和惊人的才华,他与时俱进,在自己的文章中吸取诸子百家精华,摒弃不合理成分,融众家于一炉,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思想,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和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这些文章被后人收集起来,命名为韩非子。

学习经历

说起来,韩非子也算是跟秦国有缘。他曾听自己的老师说秦国的管理堪称模范,是“治之至也”。他的老师就是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个圣人荀子。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的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商鞅的理论称为“法”。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说实在的,那时候,他和自己的同桌李斯因此向往秦国。但韩非是韩国的贵族,他更爱自己的祖国。他对秦国的羡慕成为他振兴韩国的思想动力。然而,他在韩国怀才不遇,像一匹才美不外现的千里马,最终还是来到了秦国。这时,他的同桌李斯已经被秦王政重用多时了。这也算是殊途同归吧。李斯早就知道韩非的才学在自己之上。他对自己的嫉妒心毫不设防,按照他的想法,人性本恶,嫉妒也是人的本性之一,没什么错。他对韩非的提防跟惠施对庄子的提防如出一辙,但结果又大相径庭。韩非子不擅长跟人打嘴炮,他嘴太笨。他来秦国是不得已,对于秦的功名利禄他也不屑,他本来地位就很高。但他却没有表达给李斯,李斯那里就嫉妒成灾了。本来还是他跟秦王政说:那文章是韩非写的。说完后他马上就后悔了。

大祸临头

也是巧了。后来秦王政问韩非子先攻赵还是先攻韩。韩非子建议:先攻赵,缓攻韩。对此,李斯和姚贾向秦王进言,说韩非毕竟是韩国的贵族,王室公子,是不可以信任的。于是,秦王政将韩非囚禁。这个事件说法很多,有说李斯的嫉妒和姚贾的报复,有说韩非就是跟韩王一起“谋弱秦”的,因为前边他们还派水工郑国说服秦王开凿水渠,以此来分散秦国精力,后来阴谋败露,秦的实力反而因郑国渠增强了。这是一个彻底失败的先例,说它彻底,是因为它暴露了韩王的居心。所以说韩王也不是省油灯,他派韩非来到底几个意思秦王也拿不准。也有人说韩非本来就是纵横家,来秦的目的就是跟李斯来争权夺利,只不过最后没有斗过李斯,成了李胜韩败的结局罢了。总而言之,韩非被下狱,最后服毒而死。

奇怪的是,韩非被杀,韩非的学说却没被杀掉。所以后人说秦王政虎狼之心,“杀其人而用其学”,真可怕。其实,这正是对韩非子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的“法”“术”“势”的具体运用。韩非算不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如果真是那也巧了,商鞅也是这么干的。说韩非是个爱国者也是有根据的,一是他的身份,王室贵族。二是他的爱国并非孤例,屈原不也是同样的情况吗?他们这样身份的人在那样的时局下肯定是最替本国考虑的。屈原死后两年,韩非子出生。韩非受屈原影响不是不可能的。如果韩非真是个爱国者,秦始皇和李斯的行为就绝对称得上英明。而韩非的行为也绝对称得上可歌可泣了。

为了国家发展,不惜背叛自己的阶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