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处于国家生死存亡之秋,是少数能睁眼看天下的人。所谓形势比人强,为了国家的生存,纸笔喉舌,他不得不牺牲掉阶级利益,提出一系列不拘一格的主张。他挥动如椽巨笔,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变法。

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这种用人制度是对世袭制的彻底否定,而这种法律制度虽然严酷,却也是一视同仁,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都是难能可贵的。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对于政治,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

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韩非子八奸韩非子五蠹所谓五蠹,就是指:1、学者指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所谓“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秦始皇统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焚书坑儒,势在必行。

历史进步论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文风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比如,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两个故事就讽刺了儒家学派的迂腐和保守,可谓辛辣至极。

总之,韩非师承荀子,转益多师,与儒家和道家主张圣人治国不同,他提出中人之资也可以治国,只要有了“法术势”这三件法宝,就可以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他的学说由于迎合了统治者的心理而最终被历史选择,成为诸子百家的各种理论中射进现实的第一道光。只不过,这道光过于强烈。由于深受性恶论影响,韩非与孟子的主张省刑薄敛,主张轻罪重罚,过于迷信法治,形成了严刑峻法,最终把百姓逼上绝路,秦王朝也就迅速地挂了。但是,汉朝及以后的历代王朝,秉承了秦的法律制度,并不断完善之,所以韩非的思想是与封建王朝相始终的。这可能是对他一生悲惨经历的最好告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