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念高中时,在一篇课文里看到一句“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感叹原来古人也有这么强的生态保护意识。这句话使我颇受教益,也颇有好感。不仅认为话说得很有道理,而且觉得语言也辣么美。再看课下注释,其出处是淮南子主术训,从此对淮南子这部书有了深刻的好印象,觉得书名也很有诗意。后来还在课下注释里看到过鲧禹治水的故事:“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此时又感觉淮南子一定是一部很有想象力的书,这部书的主编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也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再后来,才知道这部书被胡适称之为“绝代奇书”,刘安也被称为“天下奇才”,内心深以为然,觉得刘安和淮南子当之无愧。
胡适曾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子又集道家的大成。”不仅如此,宋代史论家高似孙在其所著子略中也评论道:“淮南,天下奇才也!淮南之奇,出于离骚淮南之放,得于庄列淮南之议论,出于不韦之流其精好者,又如玉杯繁露之书。”近人梁启超也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众所周知,中国思想在先秦表现为百家争鸣,秦国以法家思想富国强兵,扫平六国,实现了统一。法家思想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只是对于打天下有效。一旦开始“治天下”,则捉襟见肘,缺陷毕露。强大的秦朝眨眼被推翻。法家思想的强光被证明照不进现实。到了汉初,刘邦鉴于秦朝什么都敢干结果很快就玩完儿的教训,变得什么都不敢干,只是坐在皇位上看着天下。他把自己这种做法叫做“无为而治”,是典型的道家思想。当然这么说是开玩笑,刘邦其实是接受了陆贾的“下马治天下”,与民休息的建议才这样做的。
在施政思想领域,各种思想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秦朝的那一套被证明行不通。不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禁锢思想也行不通。百家思想都要存在,但又不能整天吵吵嚷嚷,统治者和文化界都在思考如何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淮南子正位于我国正统思想何去何从的一个岔路口上,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整合其它各家,还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整合其它各家?淮南子已经给出了初步答案,道家。因为自汉初至汉武帝,一直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作为西汉初期的指导思想。但是,要整合,这也是当时人都能看得到的大势所趋。淮南子一书适应西汉时期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对先秦的学术做了最后一次总结。它以道家为统领,整合各家学说,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它的产生充分反映了西汉前期开明的学术空气和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刘安把这部书献给自己的侄子汉武帝时,并不知道汉武帝的桌子上还放着几本书,那就是董仲舒写的天人三策举贤良对策。后来汉武帝最终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学说作为官方的学术,限制其他学派的发展。对于淮南子汉武帝也采取了“爱秘之”的暧昧做法。想想也是,对于一个打算有一番作为的君主,一个以推进大一统为旨归的君主,你献这样一部宣传消极无为,小国寡民为中心思想的书,当然是格格不入不合时宜,遭受冷遇也就势所必然了。以此为转折点,汉代的学术思想陷入狭隘沉滞的境地,道家思想就逐渐被边缘化了,儒家成为主流。思想风尚的改变使在淮南子那里冲突着的自由与秩序的关系问题不再被人关注,只剩下了秩序问题在独尊儒术的名义下被思考。所以汉武帝的“爱秘”,也是淮南子被束之高阁的边缘地位的写照。爱而秘藏之,这举动十分耐人寻味。也就是十分心动,但不得不拒绝。而且不能让别人看到,因此“雪藏”起来了。也正因为此,同时代的司马迁居然没有看到过淮南子这部书,当然也就没在史记中提及一言半语。所以,史记与淮南子是擦肩而过并永远错过的关系。
那么,淮南子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
首先,说说淮南子的几个别名。淮南子又名刘安子、淮南鸿烈,据东汉学者高诱淮南鸿烈解序里的解释,“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他将此书献给汉武帝,也是希望西汉王朝从此走上一条光明大道,越走路越宽。这跟我们把现在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样的意义。只不过没被肯定罢了。
再说说这部书的作者。关于淮南子的作者,有比较含混和比较明确的不同说法。比较含混的说法是,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著的。但是史称淮南王“招致宾客方术之人数千人”,这些人不可能都是淮南子的作者。淮南王的门人宾客中究竟有哪些人参与了淮南子的撰著于是又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说法,认为是淮南王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指出了淮南王以外的另一些作者的名字。再后来,这里出现的八个名字又被统称为“八公”,于是淮南子的作者就成为淮南王刘安和八公了。总而言之,为了编成这样一部书,刘安动用了他的智库,集众人智慧而成书,可谓一片苦心。那么,刘安又是什么人?胡适说他是天下奇才,有何根据?
刘安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由他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艾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刘安还是中国豆腐和豆浆的创始人。明朝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书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所以,我们大家吃的都是刘安的豆腐。然而如此有才的一个人却也是个野心家。作为一方诸侯王,刘安有心在天下一旦发生变乱时取得政治主动,因此他积极制作战争装备,集聚金钱,贿赂汉王朝的地方实力派。又日夜研究军事地图,暗中进行作战部署。淮南国贵族违法的事件逐渐有所败露,在朝廷予以追查时,刘安终于发起叛乱。然而叛乱迅速被汉王朝成功平定。刘安被判定“大逆不道,谋反”罪,自杀。淮南国被废除。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九江郡。其实,说到底,刘安是有谋反的“基因”的。他的父亲刘长是上一届淮南王,因勾结匈奴反叛汉文帝,最后兵败自杀。真是:文武两淮南,长安皆自杀。
再来看看他主持编定的这部书。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二十一篇。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而其中富有哲理的塞翁失马的故事,更是闻名古今。
主术训说:“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又说:“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这一观念是来自先秦儒家而又高于先秦儒家的,特别是淮南子对“人道”、“人类”概念的使用,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有重要价值的。可贵的是,淮南子认为法令制度的制定,应适乎人群之需要,应考虑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主术训说:“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这显然是比先秦法家更进步的观点。
该书对药物的记载注重实践,从药物采集、炮制及品种鉴别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首先,采集药物要亲口尝试。如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扑五谷,……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是古代医家在实践中寻找和发现药物的真实写照。其次,根据药物性能,按照季节采收药物。如“蝉始鸣,半夏生”言其夏至时蝉鼓翼始鸣,正是半夏成熟的采收时间。其三,告诫人们注意药物炮制方法。“牛胆涂目,……取八岁牛胆,桂三寸,著胆中,百日以成。”此言将桂放入牛胆中,经过百天才能药用。其四,提出了易混淆药物的鉴别。
淮南子原道训中,还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次“阅兵式”:夏的部落首领鲧大禹的父亲建造了城墙来保护部落民众,而大禹后来却拆了城墙,并邀请其他部落首领来聚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涂山会盟。据历史记载,大禹为了迎接来客,特别举办了一场“兵舞”,就是士兵拿着装饰了羽毛的武器来跳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就是一种阅兵观兵仪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